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金庸的籍貫是哪裏?

金庸的籍貫是哪裏?

金庸籍貫是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

金庸(1924年3月10 —2018年6月5438+00年10月30日),本名查,浙江嘉興市海寧市人,1948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記者、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壹。

1944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學院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調入大公報香港分社。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撰寫了《美女》《蘭花》等電影劇本。65438年至0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創辦《明報》。

1985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制小組組長之壹、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4,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6]?。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他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名譽教授。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獲得2008年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擴展數據:

金庸成名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幾十年來,關於他的報道早已飽和,任何關於他的新聞總是壹石激起千層浪。

在許戈輝的壹次采訪中,金庸曾說他不再為年輕人寫序題詞了,因為他發現有些人把他的詞賣了換錢。

這幾年沒有媒體能采訪到他。有媒體專程赴港,致信金庸創辦的公司何明社,希望得到壹點關於金庸的消息,但何明社的人回復:“已知的就是已知的,未知的可能是我不想談的隱私。讓它保持未知。”

采訪金庸家人也很難,不是找不到,而是對外界“沈默”。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老人過上‘退出江湖’的清清白白的平靜生活。”

壯年成名,晚年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似乎是金庸武俠小說裏的情節。但無論如何,受他影響的壹代人,總要從點點滴滴中了解他的晚年。

到了晚年,金庸似乎並沒有很大的負擔。他曾經說過,他養生的秘訣是不要悲傷,要快樂。

平時他喜歡每天看4個小時左右的歷史書。以前他在報社工作的時候,經常要上夜班,要到淩晨四五點才睡覺。有時候他值完夜班還得打壹會兒牌。這個習慣有段時間沒變了。我也看電視,但是看的不多,主要是新聞。

雖然已是晚年,但金庸從未放棄學習。他的朋友曾對媒體說,金庸晚年想完成人生轉型,從文壇向學術界進軍,可能是因為在他心裏,讀書比寫小說更重要。

“學習是自己受益,可以快樂。”金庸曾經說過,“知識的匱乏是我人生的壹大缺憾”。

人民網-小說家、記者、學者金庸的三重身份與兩支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