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定不移發展現代農業。壹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堅持“區域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社會化服務”的原則,采取“農民基地、標準、企業”的模式,建設壹批輻射帶動力強、生產技術水平高的燈盞細辛、除蟲菊、無公害蔬菜、高原梨等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集群,打響產業品牌。二是振興壯大龍頭企業。要圍繞產業轉人,圍繞產業轉資金,形成責任、義務、利益高度統壹的運行機制。財政支農、扶貧開發等政策扶持資金的壹部分將用於在基地建設、科學技術研究、市場開發等方面支持前山公司、森聚公司、藍怡釀酒公司。,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三是加快中部現代農業示範亮點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樞紐龍店等9個村委會的農業生產條件,大幅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初步實現路、水、排水管網、排澇、旱灌連通,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以小龍店為中心,新寨、阿勒等9個村委會參與的縣級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 從而打造出平均每畝產值10000元,規模達到10000畝的現代農業示範模式,推動全縣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四是培育新型農民。現代農業的建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加快職教中心建設,依托職教中心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轉移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意識。
(3)堅定不移地搞活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發展中,要把旅遊業培育成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充分利用我縣擁有5個景區、20多個景點、面積186.5平方公裏的優勢,抓緊制定旅遊發展規劃,合理配置資源,促進旅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形成區域內完整的旅遊產業鏈,促進整體產業結構優化;通過資本、技能和人才的集聚,打破以區域為組織邊界的局限,建立企業在源區和資源區之間的組織延伸,逐步實現旅遊企業的跨區域、跨部門發展;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市場法律制度,提高旅遊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旅遊業整體經濟效益,實現旅遊業發展水平、企業素質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以旅遊業為依托,積極培育增長點,打造新的支柱,大力推進休閑度假、健康食品、地方戲劇等現代演藝和服務設施發展,豐富“山水之城、休閑之都”內涵,改造提升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努力建設以旅遊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產業層次高、布局更加合理的服務業。
(4)堅定不移地改善基礎設施。壹是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慈嶴、伊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進度,確保9月底主體工程完工,確保汛期安全蓄水;加快白水中壩、金馬地區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確保按期投入使用,解決4萬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做好小興安嶺隧道引水工程、平海子水庫擴建加固招商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80公裏農村水泥路建設進度,抓緊實施三五壹公路壹期工程;做好瀘瀘高速、瀘秋高速兩條高等級公路的前期工作,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做好石中紹公路、永寧畬浙至襄陽阿英裏公路、金鄉線前期工作,爭取進入省、州規劃板塊。三是加快阿路文化中心、太閣商業文化中心建設,抓緊城東綜合市場區改造、路發街綠化改造、廉租房二期建設,力爭年底啟動秀山片區改造工程。
(五)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事業。要堅決摒棄以經濟增長指標為唯壹標尺,忽視人文、資源、環境指標的政績觀,堅持把人民群眾的支持度、認同度、滿意度作為衡量和諧與政績的重要標尺。要強化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改善民生並重的思想。在努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進壹步加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計劃生育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在發展經濟中註重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促進經濟發展。要創新社會管理,樹立“在服務中落實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的理念,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和民主、法律、協調的方法,加強社會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社會創造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推進平安和諧魯西建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平安。
同誌們,解放思想永無止境。當前,我縣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進壹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突破困難,開拓進取,為實現瀘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