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開春怎麽能健身更健康?

開春怎麽能健身更健康?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壹,“立”是開始,“春”表示季節,所以立春有立春節氣開始的意思。那麽,妳知道如何在初春保持健康嗎?下面小編來回答妳的問題。

目錄

開春怎麽能健身更健康?

立春吃什麽食物?

山東省初春習俗

開春怎麽能健身更健康?

首先,飲食和日常生活

在立春後的壹段時間裏,天氣忽冷忽熱,氣候變化仍然很大。此時,隨著春天的到來,人體已經開始變得松弛,對寒邪的抵抗力減弱。因此,早春不宜過早減少棉服,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春捂秋凍”是壹句民間養生諺語。冬三月,植物枯萎,昆蟲受凍,使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損傷陽氣,患感冒和慢性病。老百姓常說:“比春寒還冷。”這就需要我們註意衣服的保暖,晚上躺下早起,頭發不戴帽子,放松腰帶,舒展身體,參加戶外活動。初春的時候,晴天的時候溫暖宜人,陰天的時候寒冷,經常會有壹股小股冷空氣回潮,會讓人覺得又回到了冬天。因此,立春後要遵循“春蓋秋凍”的原則,註意保暖,及時增減衣物。

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上,首先要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物;第二,經常開窗,讓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第三,要註意休息,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的防禦能力。另外,註意口腔和鼻腔的保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適當增加戶外活動,讓身體的冬儲狀態開始適應春天的到來,讓我們的精神感受適應自然,力求和諧,精力充沛。

第二,飲食調養方面

在開春之際,我們應該在飲食調養中優先考慮綠色蔬菜。要註意少吃酸味食物,防止肝氣過盛,適當增加甜味食物,有利於補益脾氣,避免肝氣過盛傷脾。所吃食物的物理性質應該是寒涼的,所以要慎用或禁食熱食,以免飲食上火,發生溫病。立春後,宜飲菊花茶、金銀花等。要清熱祛風,而且還可以喝花茶,涼而不寒,比較中性。宜吃新鮮蔬菜,如菠菜、芥菜、豆芽等。

中醫認為,春季要特別註意肝臟的保養,以適應天氣。所以在照顧飲食的時候,要考慮到春天屬於陽氣上升的特點,適合多吃辛辣發散性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菊花、大頭菜、茴香、大白菜、芹菜、菠菜等。,具有辛、甘發散的特點。壹些具有溫補腎陽功能的食物,如牛蒡、蓮藕、胡蘿蔔、紅薯、土豆、青菜等。,應常吃,但陰虛火旺者不宜吃。易反復感冒、有哮喘病史、體質虛弱者,應多吃清淡的蔬菜、豆類及其制品,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第三,健身保健

立春之際,從健身保健的角度來說,適宜從體育鍛煉入手。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活化筋骨。俗話說:“壹年之季在於春,壹日之季在於晨。”壹天的清晨是太陽為神的時候,最適合春季鍛煉。太極拳,慢跑,散步,郊遊,爬山都是不錯的選擇。

春天太陽為神,運動和療養要積極,忌清靜。因此,從春天開始,我們應該做更多種類的運動來放松肌肉和促進血液循環,重點是伸展頸椎、髖關節、肩關節和膝關節。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可增強大腦皮層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天氣晴朗無風時,應積極進行戶外運動。立春後的鍛煉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和愛好進行選擇,並針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訓練強度。原則上提倡增加戶外活動,讓身心沐浴春光,吸收大自然的活力,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的時候,也要註意做好各種防護工作。風大的時候,盡量減少外出。實在無法避免時,要戴上圍巾和帽子,保護頭部和頸部。還要隨著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不要剪太多衣服,以防感冒。

養生理論說:“春三月,每天早晨梳頭壹兩百次。”春天每天梳頭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因為春季是自然陽氣發源上升的季節,此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具有向上向外上升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擴張,新陳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所以春季梳頭正好符合這個春季養生的要求,有著行氣解郁、疏通氣血、達陽的重要作用。

揉揉肺部。過了立春,人體的毛孔逐漸張開,普通感冒的感冒最容易乘虛而入,引發感冒、傷風。經常鍛煉肺經,可以提高皮膚抵禦寒冷的能力。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內側,它通過肩窩開始向下延伸到拇指,所以我們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進行按摩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很好找,壹個是肩窩位置的中府,壹個是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上用手和拳頭敲壹百下。

& lt& lt& lt返回目錄

立春吃什麽食物?

春盤

春盤又稱“五香盤”,由五種麻辣生菜精細切制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種辛辣的菜肴是在元旦開春時用洋蔥、大蒜、韭菜、茵陳和芥末混合而成,以迎接新年。”這種習俗壹直流傳到唐、宋、金、元。比如元代的耶律楚材寫了壹首《春日壹初作窮春宴》的詩,詩中說春宴用的是蓮藕、豌豆、蔥、藜蒿、韭菜、粉條。

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煎餅。它是中國民間節日的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尤其是江南等地。在中國南方,我們在春節期間不吃餃子,而是吃春卷和芝麻餃子。民間除了服務自己的家人,還經常用來招待客人。春卷歷史悠久,由古代春餅演變而來。

小紅蘿蔔

在許多地方,立春也被稱為“咬春”。北方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蘿蔔。吃蘿蔔可分為多種形式,如啃、切片、切絲、塞等。吃蘿蔔不僅可以緩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女性的生育功能。立春蘿蔔又叫“後代蘿蔔”。北方人愛吃生蘿蔔,尤其是小蘿蔔。

春餅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的飲食習俗之壹。在壹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和北京是最美味的。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小吃,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吃演變而來,有待考證。春餅是用面粉烤的薄餅,壹般和卷好的菜壹起吃。

起初,春餅和蔬菜放在壹個盤子裏,就成了“春菜”。宋朝的《歲時紀年》引用唐朝的《四季寶鏡》說:“立春會有蘿蔔、春餅、萵苣和壹道春菜的日食。”從宋代到明清時期,吃春餅變得越來越流行,並且有記錄說皇帝在開春時給官員送春餅。明代《燕都遊》載:“初春,(皇帝)在午門賜關白春餅。”到了清代,春餅吃的菜餡更豐富了。現在,人們準備配菜或各種炒菜,吃春餅時隨意放入餅中。立春吃春餅迎接春天,祈求豐收。

& lt& lt& lt返回目錄

山東省初春習俗

春節的娃娃和春節的雞。在開春的這壹天,魯西南的許多農村都習慣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縫制公雞飾品,縫在孩子的衣服和帽子上,俗稱戴“春雞”。它意味著孩子們足夠幸運,能夠在來年贏得壹個好獎。今天,文登市的農民正忙著制作立春面人“小龍”。栩栩如生的面塑配以金元寶、萬福等圖案,用麥稭串成“龍尾”,掛在家裏或孩子的衣服上。

初春的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聚在壹起剪窗花。金蛇接福、龍蛇飛天、靈蛇明珠等窗花惟妙惟肖,剪出了春天的祝福。還有開春時“咬春”的民俗。淄博家家戶戶做春卷,吃春卷;德州人習慣咬壹口生蘿蔔,希望咬出希望與和平。

在山東句芒過春節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測了當年的氣候:戴帽子代表暖春,謝頂代表倒春寒,穿鞋代表春雨多,赤腳代表春雨少。在其他地區,年畫,如“春風”張貼。在廣州,立春前後,人們用鼓來驅趕瘟疫,祈求平安。

農民沒有奶牛就不能種田。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漢、白族在開春時的主要習俗。立春,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要舉行鞭春儀式,以鼓勵農耕,發展生產。《說文解字》記載周公開始制造開春土牛,出土的牛是為了表示農耕時代而建造的。

& lt& lt& lt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