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理想土壤。蘆薈是生長在嚴酷沙漠中的“沙漠百合”。生命力強,不需要準備特殊的土壤。除了不適合蘆薈健康生長的粘土、板結地面外,能適應任何土壤。基於此,只要將土壤打碎,加入壹些沙子,使其具有良好的多孔性、滲透性和排水性,蘆薈就能茁壯成長。沙的作用是便於排水,防止根腐;理想的蘆薈種植土壤主要由沼澤土和沙土組成,添加腐殖土、草木灰和貝殼片可以制成蘆薈生長的理想土壤。
第三,修煉要領。蘆薈從春天到秋天都可以種植,但如果在霜降前、雨季或氣溫在30度以上的夏季種植,甚至蘆薈的生命力也會受到不利影響。所以蘆薈種植要盡量避開這幾個時期,無霜的5月份更好。如果種在花盆裏,3-4月就可以買到。如果有暖房或有保溫設施的大棚,可以四季栽培。種植時應在無陽光直射的地方進行,盡量將根部清理幹凈,以免傷根。過長的根要剪掉,然後防止進入苗坑或盆中,再輕輕放土。土放好後,用手輕壓表土,然後壹次性澆水澆透,壹個月內不用再澆水。
四、施肥方法蘆薈生長不需要大量的肥料,也不用擔心蘆薈會因為沒有肥料而枯萎;然而,如果施肥過多,就會有腐爛其根部並導致其死亡的危險。所以,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平時就不需要施肥;如果是生土地,需要施肥,可以在種植蘆薈前半個月將雞糞和油粕拌入準備好的土壤中,按照1平方米500克的比例拌入土壤中,使其腐爛;9-6月追肥5438+10月,蘆薈根部施少量有機肥剛剛好;較大的蘆薈要每2個月施肥壹次;要想讓它開花,每隔10天就要加壹些油脂、雞糞、米糠等磷肥。冬季(11-3月)是蘆薈停止生長的時期,在此期間應停止施肥。
動詞 (verb的縮寫)給蘆薈葉澆水要點蘆薈葉有蓄水的作用。它們原本生長在沙漠中,有很強的耐旱性。如果種在地裏,深挖的土有排水能力。如果種在地裏,深挖的土既有排水能力,又有保水能力,不需要澆水。當然,如果長時間不下雨,土壤表層開裂,也要根據情況及時澆水;春季移植蘆薈時,不宜給太多水。可以五天澆壹次水,如果連續下雨,澆水天數需要延長。春秋兩季夜間氣溫較低。為了防止土壤中殘留的水分凍壞蘆薈,澆水要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進行。另壹方面,在炎熱的夏季,土壤中所含的水分受熱,地面溫度升高過高會傷害蘆薈的根部,所以澆水不要在早晨,而要在日落後進行;冬天氣候寒冷,蘆薈進入休眠狀態,要停止澆水。總之,蘆薈種植最重要的是不要用太多的水,否則會稀釋有益成分和藥用成分,嚴重時會爛根致死,要特別註意。
六、越冬技術。產自南非的蘆薈,耐熱耐寒,越冬是關鍵技術。根據我國情況,廣東、廣西、閩南不存在越冬防凍問題。在長江流域南部,需要建造溫室越冬;而庭院、陽臺、室內的盆栽蘆薈則可以在陽光下或晾曬中越冬,即進入165438+10月後,註意將花盆移至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並在夜間保溫,或在進入165438+10月後控制蘆薈的供水量,待土壤完全幹燥後將蘆薈拔出。
盆栽蘆薈的施肥方法主要是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基質充分混合。壹般基質中有機肥的比例約為10: 1,然後混合均勻壹起放入鍋中。有機肥做基肥時,壹定要提前充分發酵,否則會燒苗,傷盆栽蘆薈。
盆栽後,在蘆薈生長期間追肥。追肥應在肥液驟冷後進行。壹般用濃度小於2%的尿素或1%過磷酸鈣上清液灌溉。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用葉面噴施進行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宜超過0.1%。追肥壹般可每20 ~ 30天1次,或根據盆栽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追肥。壹般春秋季追肥生長較快,追肥次數可適當增加。冬天生長緩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水盆栽蘆薈與其他盆栽植物的需水量不同。蘆薈的抗旱性很強,即使3到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枯死。但是不能片面的認為蘆薈喜歡幹旱。雖然長時間不澆水,蘆薈依然存活,但生長受到抑制,葉子枯萎沒有汁液,利用價值大打折扣。所以給蘆薈澆水以見幹見濕為宜。48名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