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質疏松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松患者近7000萬。據中國外科植入物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將上升至212萬人。
其中,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
所以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年齡越大,骨骼越疏松,越容易得骨質疏松癥?”
什麽是骨質疏松癥?這是壹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受損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
因此,當患有骨質疏松癥時,我們骨骼的內部結構會變得脆弱。當骨骼的質量和強度變弱時,輕微的跌倒或碰撞可能會導致骨折。
年齡是骨質疏松癥的壹個危險因素。
首先,因為激素的影響,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患病率占20.7%。
這是因為絕經後,雌激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增多導致骨吸收功能增強,進而發生骨質疏松。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減弱,骨重建和修復的速度下降,分解的骨組織超過新的骨組織,骨丟失速度加快,導致骨質疏松。
另外,老年人年齡大了,運動量減少,骨骼中的成骨細胞數量減少。在《成骨細胞對破骨細胞的調節及其與骨質疏松的關系》中指出,成骨細胞自身特性的改變導致的骨重建失衡是骨質疏松的根本原因之壹。
所以,年齡越大,骨頭越松,這是有道理的。
另外,關於骨質疏松的沈默殺手,要正確對待,才能做到正確的預防和治療。以下三個誤區壹定要避免。
誤區壹:年紀大了得骨質疏松很正常。
很多朋友會認為,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斑壹樣,是年紀大了不可避免的,不需要預防,也不需要治療。
雖然年齡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之壹,但並不意味著不能預防。此外,骨質疏松癥的危害不僅容易發生骨折,而且由於其活動受限,還會引發肺栓塞、墜肺炎等壹些危及生命的疾病。
所以積極應對骨質疏松才是正確的選擇。
誤區二:骨質疏松是缺鈣,補鈣就夠了。
首先要知道,骨質疏松癥的防治,說到底就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的含量,防止骨骼的分解和流失,減輕骨質疏松帶來的痛苦。
鈣是保持骨骼強壯的關鍵物質,壹旦缺乏,就會加速骨量的流失。所以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需要補鈣無可厚非。
但需要註意的是,鈣並不是保持骨骼強壯的唯壹關鍵物質,因此骨質疏松癥並不是簡單補鈣就能預防的。
因為骨質疏松癥是壹種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疾病,雌激素、遺傳、營養、物理因素都與之密切相關。所以想要改善骨質疏松,首先要找到骨質疏松的原因,對癥下藥,而不是簡單的補充營養。
誤區三:因為骨頭松了怕骨折,所以幹脆不運動了。
就像我們說的,骨質疏松癥可能會導致我們輕微跌倒或磕碰後骨折,所以很多朋友在得知自己患有骨質疏松癥後拒絕運動,害怕動壹動就會骨折。
但實際上,骨質疏松患者應該合理運動,適當的機械刺激有利於修復骨微損傷,增加骨密度。骨質疏松癥患者可以選擇相對低強度的運動,如慢跑、瑜伽、太極等。,從而實現循序漸進。
從以上,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正確認識了骨質疏松癥。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骨質疏松的三大癥狀。
30%以上的老年骨折患者與骨質疏松有關,年齡越大,骨質疏松的概率越高。所以,老年朋友壹定要註意以下三種癥狀,或者提示妳可能是骨質疏松。
最常見的癥狀是背部或全身骨骼疼痛。壹般發生在睡覺翻身、坐起和長時間站立時,有時伴有肌肉痙攣。此外,負重能力的明顯下降和簡單勞動後的疲勞也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癥狀之壹。
另壹個明顯的癥狀是在胸腰椎、髖部、肋骨、骨盆等部位容易骨折。有可能輕微的磕碰就能導致骨折,愈合時間比沒生病的人長,很容易二次骨折。
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因為椎體壓縮性骨折,即椎體負荷增加,發生壓縮變形,會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脊柱畸形。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骨密度檢查來準確檢測自己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癥。骨密度檢查報告上的數值也叫“T值”。對於“t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可以解釋為:
當t值大於或等於-1.0時,為正常骨密度;
t值在-1.0到-2.5之間時,骨密度低;
當t值小於-2.5時,表示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現已影響中國數億人,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健康問題。
根據健康指南,骨盆骨折後1年內,有多達20%的患者死於各種並發癥,50%的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但恰恰是在胸腰椎、肋骨、骨盆等部位,骨質疏松患者容易發生骨折。
因此,改善骨質疏松尤為重要。做到“三不吃二堅持”,或者可以強筋壯骨。
三不吃:不吃以下三種“磨骨”食物。
不要吃高鹽食物。
很多老年人因為味蕾敏感度下降,長期處於無味狀態,所以特別喜歡重鹽、重口味的食物,比如罐頭、泡菜、果脯等。
但這些高鹽食物其實與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密切相關。因為體內攝入過多的鹽,腎小管重吸收時,增加的鈉離子和鈣離子會相互競爭,加速體內鈣的排泄。
此外,高鹽可刺激人體甲狀旁腺,引起破骨細胞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破壞正常的骨代謝,容易導致骨質疏松,增加骨折的概率。
高鹽飲食不僅會影響我們的骨骼,還會增加我們腎臟的負擔以及高血壓和水腫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如果是高血壓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要控制在4克以下。
第二,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肥胖與骨質疏松指出,脂肪組織會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影響間充質幹細胞的分化,同時肥胖者胰腺性激素水平會升高,與脂肪細胞因子形成復雜的作用網絡,從而影響骨形成和骨密度。
《放射學》雜誌上也提到,肝臟和肌肉脂肪水平高的人,骨髓脂肪水平也會相對較高。發現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越高,骨髓中脂肪含量越高,骨密度越低。
這是因為脂肪堆積導致骨質流失,骨骼變得脆弱,增加了骨折和骨質疏松的風險。
因此,為了預防和改善骨質疏松癥,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堅果、油炸餅、奶油餅、肥肉等。,並把我們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三步馳煙酒
《中國吸煙健康危害報告》明確指出,吸煙會加速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質疏松風險。其中尼古丁可刺激破骨細胞,增加骨吸收,導致骨量減少,骨功能減弱。
此外,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還會促進雌激素的分解,雌激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數量的增加會導致骨吸收功能的增強,進而發生骨質疏松。
酒精會導致骨骼中鈣、鎂等礦物質的流失,抑制骨細胞的正常代謝,同時酒精還會影響鈣的吸收,進而加重骨質疏松。
說完“三不吃”,再來說說“兩個堅持”:堅持做好以下兩件事。
第壹,要堅持合理運動。
雖然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骼非常脆弱,但運動對於預防和改善骨質疏松癥都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運動,壹可以鍛煉肌肉,強壯的肌肉可以保護骨骼,減少骨質流失;第二個可以保持身體平衡,防止摔倒。要知道,對於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哪怕是輕微的磕碰跌倒都有可能導致骨折。
日常生活中,可以做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乒乓球等運動。,並盡量選擇戶外活動。還可以通過日光浴來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
第二,壹定要堅持補充足夠的鈣。
鈣的流失和鈣吸收的減少會導致骨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松,所以鈣的攝入尤為重要。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公布的數據,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約1000mg的鈣。含鈣量高的食物有乳制品、西蘭花、菠菜、海鮮等。
總結:
骨質疏松癥是壹種無聲的健康殺手,其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壹。
雖然骨質疏松危害極大,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積極預防和應對,堅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早受益”的原則,減少其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健康知識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