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牛缺鈣
壹種是先天性缺鈣,即出生後缺鈣主要是奶牛妊娠期鈣攝入不足,或者鈣磷比例失調;另壹種是獲得性缺鈣,即出生時正常,但由於食物(主要是母乳)中鈣含量不足,犢牛缺鈣會壹天天越來越嚴重。
處理方法:可以人工餵壹些鈣片,奶牛哺乳期壹定要多餵豆粕。
2.小牛缺硒。
犢牛缺硒會引起“白肌病”,壹般發生在30日齡以後。小腿看起來正常但是不能站立。
治療方法:缺硒犢牛可註射亞硒酸鈉和維生素E註射液。
3.小牛虛弱或早產
粗放型飼養管理、飼料質量差、妊娠期奶牛運動量少、體質差,都會導致犢牛體弱或早產,導致不能站立。
治療方法:註意護理,定期進行人工護理,放在溫暖、幹凈、柔軟的墊草上,每天餵魚肝油10~20 ml。壹般經過5~10天的精心護理就可以自立了。
小牛的生理特征:
小牛出生後,從胎兒變成了壹個獨立的個體,從母體供給營養變成了主動從外界獲取營養。消化和呼吸器官取代了臍帶,開始用自己的能力呼吸、攝取食物和適應溫度、濕度等各種外界條件,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生犢牛生理機能尚未完全發育,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功能弱。
此時,犢牛的消化器官,尤其是前胃尚未發育,皺胃是新生犢牛唯壹發育和有功能的胃。人工哺乳時,乳汁通過食管溝的反射直接吸收到皺胃,食物由皺胃消化。如果奶喝得太快,很可能會通過封閉不充分的食管溝溢出到瘤網胃裏,引起異常發酵或消化不良,影響犢牛的正常發育。
此外,新生犢牛胃腸道空虛,無正常的分泌反射,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分泌不足且不活躍,皺胃和腸壁上無粘液分泌,神經系統不發達,皮膚保護功能差,對外界的承受能力弱。
隨著犢牛日齡的增長,合理攝入犢牛開口食物和植物性飼料,胃的發育日趨完善,前胃消化能力增強。瘤胃內菌群逐漸建立後,當犢牛開始反芻時,說明瘤胃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