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節氣健康提示,初霜是秋季節氣向冬季節氣的過渡時期,預示節氣過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此時人們可以開始穿厚衣服了。下面就和大家壹起看看初霜節氣的養生小貼士吧。
初霜節氣健康小貼士1初霜節氣來了,天氣漸冷。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這個時候冷空氣經常襲擊,使得氣溫驟降。所以初霜後保暖很重要,也是初霜後化妝的最佳時機。
初霜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如慢性支氣管炎和過敏性哮喘。為了預防這些疾病,首先要註意保暖。有哮喘發作史的人,外出時要特別註意更換衣服和戴口罩,避免寒冷對呼吸道的刺激。
面對這種氣候,陰天要適當增加大衣;晴天適當減少外套,不要被寒冷傷害,不要感冒。對內,要清熱。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的楊燦不能與自然陽氣同步變化,所以秋冬的交流陽氣收不上來,被幹燥的大自然壓迫,形成體內的陰燃之火。郁火是陽氣過盛的部分,屬於體內邪氣。邪入臟腑過多,百病始生。
初霜節氣在深秋,這個季節五行屬“金”,對應肺。此時,“防燥”仍是重中之重。深秋天氣幹燥,即使我們喝了水,人還是會感到不舒服,如咽幹、口渴、肺氣虛等。這是秋燥傷陰所致。由於秋季氣候幹燥,容易消耗人體體液。健康專家建議服用壹些西洋參,以促進生津,防止幹燥。初霜後,天氣逐漸轉冷,人體內的氣血逐漸匯集。這個時候可以吃壹些甜甜的栗子,保護脾胃。
初霜節氣健康小貼士2 24初霜意味著什麽?
《二十四節氣》關於初霜說:“九月中旬,氣寒凝露,露為霜。”初霜是從秋天到冬天的過渡節氣。到了晚上,地面散熱非常快,溫度可以突然降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植物上凝結成冰針,有的變成六角形的霜花,顏色潔白,結構疏松。霜只有在晴天才能形成,人們說“厚霜兇日”就是這個道理。初霜的節氣是指天氣漸冷,霜降開始。東北、內蒙古東部、西北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壹直在0℃以下,土壤已經結冰,冬季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緯度以南,平均氣溫在16℃左右,初霜凍日之前有兩三個節氣。
首先是弗羅斯特的保健知識。
禦寒保暖保護胃。
初霜時氣溫越來越低,人體的植物神經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影響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引起功能紊亂。在寒冷的氣候中,人體新陳代謝增強,熱量消耗增加,胃液和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提高,食量增加。所以要特別註意防寒保暖,保護腸胃。日常生活早睡早起,晚上入睡蓋好被子,特別註意腹部保暖。外出時要根據天氣變化適當著裝,以免受寒受凍。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度勞累,符合“春困秋乏”的生理特點。
精神飽滿,不要為秋天難過。
初霜時節,秋風秋雨,花木雕零,大自然壹片蕭條景象,容易讓人心中產生壹種悲涼感,很多負面情緒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初霜季節仍需註意調養好精神。人們常說“心無其心,則百病不生”。日常生活中要培養樂觀、樂觀、豁達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養肺氣,調節精神,盡量減緩秋季寒氣對精神的影響,遠離悲秋心態。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深秋,天氣寒冷,適當的運動對身體非常有好處。運動時,人的體溫調節機制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為過冬做準備。秋季氣候比較幹燥,應選擇慢而小的運動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並在早上或晚上適時適度地做。需要註意的是,每次運動前都要進行熱身活動,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結束後,要好好休息,註意動靜的合理安排,達到鍛煉身體、強身健體的目的。
初霜節氣健康知識3初霜五防
1,防秋燥
秋季幹燥易損傷津液,津液消耗後就會出現幹燥,表現為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大便幹燥、皮膚幹燥,甚至皮膚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出現鼻咽幹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壹系列秋燥癥狀。
2.預防秋乏
很少有人有臥床的習慣。要想預防“秋乏”,最好的調理方法就是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早起養生,可以使人早醒,精神飽滿,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
3.預防秋季抑郁癥
秋天過後,人腦底部有壹個松果。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人容易疲勞,不合適的腺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郁。而且深秋,風蕭瑟雨慘,草枯葉落,人們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容易焦慮。避免抑郁癥的出現。
養心就是讓自己的精神收斂,心態平和,以適應秋寒、陽氣收斂的特點。可以多聽壹些歡快的音樂,換壹些暖和的衣服來調節心情。
4.預防感冒
不同季節天氣變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發。每天要註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門,避免感冒。所以要註意適時添加衣物,尤其是腳部保暖。秋季氣溫多變,多準備壹些秋裝,如外套、春秋衫、毛衣、薄毛衣等。,並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它們。
5.防寒
初霜後,溫度上升緩慢,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的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在涼爽的天氣裏保護膝關節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