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過後,日照變少,氣溫急劇“跳水”。冬季的至日和隨後的小寒、大寒三個節氣是中國壹年中最冷的時期,所以人們把這三個節氣稱為“深冬”。
註意禦寒,保護心腦。
冷空氣帶來了寒意和壹大波疾病。由於天氣寒冷,老年人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會因生理機能的減弱而下降,這正是疾病和病原體乘虛而入的時候。因此,老年人要特別註意環境的變化,及早做好預防措施,以免身心受到傷害。特別註意預防以下三種主要疾病:
中風: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兒茶酚胺增多,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同時,氣溫低時,人體排汗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加,可使血壓升高,促進腦出血。所以,首先要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其次要警惕中風的前兆。壹旦出現突然頭暈、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等體征,應及時就醫。
心臟病:寒冷會使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堵塞冠狀血管,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甚至導致心肌梗死。因此,老年人要註意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添加衣物和被褥,防止寒氣侵襲。還要定期體檢心血管系統,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溶栓、降脂、擴血管和抗心肌缺血缺氧藥物。
胃腸潰瘍:由於寒冷刺激,支配內臟的自主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導致胃腸調節功能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的痙攣性收縮,引起胃本身缺血缺氧,從而誘發胃潰瘍或舊病復發。所以要註意飲食調理,飲食要溫和易消化,做到少食多餐,規律飲食,避免生冷飲食,戒煙戒酒,可選服用壹些溫胃健脾的中成藥。
藥物相輔相成,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冬季氣候漸冷,天地陽氣藏,正是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機。現階段人類不僅要註意日常生活中的防寒保暖,還要註意中藥的進補。
中醫養生要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根本。所謂“先天之本”,就是腎是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根。腎氣充足,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慢;所謂“後天之氣”,是指脾胃為後天之氣,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由脾胃供給。因此,這個季節的藥物保健應以護脾滋腎為主。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要溫和,用量要小;註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補充,調節陰陽;掌握季節,遵守規律;多用藥丸粉膏,少用水煎湯;同時吃藥,吃東西,根據情況指導。只有這樣才能趨利避害,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在“經絡睡眠”中睡眠,共同支撐妳的身心。
這壹時期,陽藏,陰盛,壹切活動趨於停止,都在冬眠中休息,為即將到來的春天做準備。中醫說“冬季天地之氣閉,血氣藏,人不可發汗泄陽”,就是說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藏陽保暖是這壹時期保健的重點。因此,在大雪和冬季至日,妳應該早睡晚起,然後在太陽出現時出去活動。
中醫說“起居有規律,養神不躁,養精”,也就是冬季如果能合理安排起居和休息,就能保養精神,適量的休息和休息能滋養腎精。盡量做到“行而不急,耳而聽,目而瞪,坐而短,臥而不倦”。
冬季至日期間睡個好覺對養生有重要作用。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以小睡壹會兒,但睡覺時要避免著涼。其次要註意風寒。第三,冬季節氣白天要曬太陽,以利於陽氣的生長。冬季期間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以免對陽氣造成過度損傷。可以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精心飲食,合理多樣
在中國,有壹句諺語說“冬天的至日像壹個新的壹年”,所以在冬季至日期間,不同的食物習俗在全國各地流傳。但是,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如果還能兼顧營養的搭配,無疑更健康。健康專家建議,在大雪和冬季至日期間,飲食應多樣化,合理搭配谷物、水果、肉類和蔬菜,並適當選擇高鈣食物。同時避免吃太油膩,也就是說不宜吃太稠、太油膩、過熟的食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飲食健康:
1.多吃硬的食物: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杏仁等。堅果中雖然含有多種油脂成分,但主要是不飽和脂肪,因此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此外,堅果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等。,並含有大量具有抗皺作用的維生素E,對抗衰老、抗癌有顯著幫助。同時,吃堅果還有禦寒的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2.飲食要多樣化、清淡:冬季不宜吃太油膩或太辛辣的食物。暴飲暴食辛辣食物,只能導致內熱積聚,熱郁不散。暴飲暴食羊肉、狗肉等肥甘之味,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濕邪生痰。飲食上遵循“三多三少”原則,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脂肪、鹽少。
3.小心飲食調整:中醫把冬季適合進補的食物分為幾類。
溫補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但吃太多溫補食物容易上火;平補食物,如蓮子、芡實、薏米、紅豆、大棗、燕窩、田雞、銀耳、豬肝等。,不冷不熱,也不油膩,對胃有害;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補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腰、海參、甲魚肉、甲魚、鮑魚等。冬季的飲食調理,要根據不同的個體,相應地選擇合適的進補食物,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效果。
“三九”應用,冬病冬治
三九膏的應用屬於中醫防病範疇。冬季的至日是壹年中陰最多的壹天,陰的極致就是太陽。從入冬後,楊開始復興。此時采用"助其"的進補方法,即在冬季至日上,將白芥子、細辛敷於相應穴位,可以助陽,既鞏固了"冬病夏治"的應用效果,又控制了疾病的發作,做到了冬病夏治,使患者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