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醫學論文範文《高血壓病人的內科護理方法研究》
摘要:高血壓發病率高,並發癥多,致殘率高。它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如何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醫療護理,減輕其痛苦,降低發病率,成為護理人員的壹大難題。本文作者首先介紹了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壹些誤區,然後提出了正確的內科護理方法來治療高血壓患者,從而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減輕其痛苦,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高血壓內科護理對策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R47文獻識別碼B文號1671-8801(2013)11-0388-01。
高血壓是壹種世界性的慢性病,發病率高,並發癥多,常導致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充血和中風。其致殘率高,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壹。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很少或不全面,導致精神壓力很大,進而導致病情加重,血壓難以控制。如何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醫療護理,減輕其精神壓力,減輕其痛苦,降低復發率,成為護理人員面臨的壹大難題。
1高血壓患者護理誤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人類醫學的不斷創新,人們逐漸認識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社會環境的刺激、精神疾病的影響都是高血壓的誘因。高血壓在中國存在嗎?三高?、?三低?即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這種情況往往與高血壓治療中的壹些誤區有關。
1.1藥物依賴性強,不重視非藥物治療。很多高血壓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很強,但對非藥物治療重視不夠。但是,高血壓防治的關鍵不是藥物,而是非藥物治療和積極防治。所謂非藥物療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作息和飲食,克服不良習慣,戒煙限酒,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但是,太多的高血壓患者錯誤地認為服用降壓藥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以至於不屑於非藥物治療。許多患者在不控制飲酒和吸煙的情況下服用降壓藥。這種做法不僅影響藥效,還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荷,會危及身體健康。
1.2患者間斷用藥,傾向於使用強效降壓藥。很多高血壓患者因為服藥不連續,不能按時服藥,導致血壓頻繁波動。吃藥時血壓平穩,不吃藥時血壓紊亂。血壓的波動會加重患者的身體負荷,損害身體機能,影響治療效果,導致病情惡化。事實上,常年性高血壓並不需要立即降壓,而是要穩步降低,而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不適合使用快速降壓藥,增加了身心負擔。服用降壓藥時,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觀察療效。如果患者血壓下降過快,應調整藥物劑量。血壓穩定後,可遵醫囑逐漸減量,不可隨意停藥。需要強調的是,壹些降壓藥可能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服藥後應臥床2至3小時,正常起床後方可下床活動。
2高血壓患者的正確護理方法
2.1科學指導高血壓患者用藥。為解決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濫用和不正確用藥問題,醫務人員應科學正確地指導患者服藥,對患者進行教育,並以講解、示範、發放宣傳資料、個別輔導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血壓的正常範圍、測量血壓的註意事項、高血壓的誘發因素、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的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和用藥註意事項等。
因為患者體質不同,對使用的藥物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因此,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服用的降壓藥種類,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註意保持血壓平穩,避免血壓下降時立即停藥,血壓上升時再用藥。要合理安排用藥時間,註意血壓變化,按需調整用藥。
2.2督促高血壓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為避免高血壓患者病情復發,醫務人員應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督導,調整其作息方式,保證合理休息和充足睡眠,同時督促其改變傳統飲食習慣。他們在飲食上要註意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的原則,患者要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對於吸煙飲酒的患者,應督促其戒煙限酒,以降低循環動脈壓升高和血管壁脆性增加的風險,減少其他並發癥的發生。應指導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戒煙戒酒,盡量不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肥胖者要制定合理的減肥計劃,嚴格限制熱量攝入。並加強體育鍛煉,采用非藥物護理方法,勞逸結合,使患者盡可能保持穩定輕松的情緒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
2.3重視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當病人受到情緒刺激時,他的血壓會上升。在護理過程中,要註意及時調整患者的情緒。高血壓患者通常對他們的血壓值非常敏感。壹旦發現血壓升高,需要吃藥,他們就容易緊張和抑郁。患者的情緒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心理護理是高血壓患者的重要輔助治療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壓,降低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精心護理和有效治療是減少或延緩高血壓並發癥的關鍵。患者應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對已經出現的癥狀進行解釋,鼓勵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在護理工作中,要仔細觀察患者的不同心理,耐心、積極地傾聽這些患者的心聲,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教給他們減壓的方法,教會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引導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情緒反應,時刻保持心理平衡。定期舉辦高血壓專題講座,提高患者對疾病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患者對各種治療措施的依從性,使原來不重視治療的患者開始接受治療。並能自覺戒煙戒酒,控制體重,生活規律,心情愉快,心理平衡,從而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督促患者家屬,盡量讓患者遠離高血壓誘發因素,減少不良刺激,保證患者有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盡量維持血壓的穩定。
3結論
雖然高血壓是壹種發病率高、並發癥多、致殘率高的不治之癥,但並不意味著無藥可治。醫務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治療措施和常規護理的同時,要清醒認識高血壓患者的護理誤區,給予良好的用藥指導,幫助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率,規範其用藥,減少高血壓並發癥的發生。
參考
劉。22例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醫學前沿-2009年第8期。
[2]胡·。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基礎醫學論壇-2065438+27,00。
[3]劉,,謝翠萍,盧興友.護理幹預對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現代醫院-8,2008
高血壓醫學論文《高血壓的社區醫療防治》第二篇範文
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導致人群死亡的危險因素。除加強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高血壓的積極預防,以更有效地節約經濟成本,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積極開展社區管理,改變治療模式,培養合格負責的社區醫生,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以有效控制高血壓發病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高血壓;社區管理;病因預防;預防疾病;藥物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是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如冠心病、腦卒中等。它是壹種嚴重危害健康、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高血壓已成為40歲以上人群死亡的第壹危險因素[1]。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壓發病率,預防心腦血管並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1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特征
在我國,高血壓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三高?而那些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的呢?三低?特色。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高達2億[2],每年新發病例超過300萬,但我國高血壓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國有500多萬腦卒中患者,每年因該病死亡的人數高達20萬,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許多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對高血壓的積極防治,才能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高血壓的社區管理
對於高血壓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但很多研究表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可以節省更多的經濟成本,社會效益是任何降壓藥都無法比擬的。10年來,中國政府相關的各種機構和團體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相關的防治方針和計劃,取得了壹定的成效。社區幹預可以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是高血壓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只有將非藥物方法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
3高血壓的病因預防
即消除高血壓的病因或誘發因素。它是指為居民創造健康的環境,改變人們的行為,減少危險因素,從而促進健康,提高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壹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對於高血壓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3.1自理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務,舉辦健康講座。告知每壹位居民高血壓的危害,開展義診幫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壓,教居民測量血壓的方法,做到定時監測血壓、體位、體位、血壓計並做好記錄。
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堅持步行作為最方便的有氧運動。早晨散步30 ~ 50分鐘,可降低血壓10mmHg[3]。
3.2合理調整飲食
減少鈉鹽的攝入,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積極宣傳低鹽飲食的好處。如果健康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增加2g,平均收縮壓將增加2mmHg[4]。
適當增加鉀、鈣、鎂的攝入。補鉀有利於鈉排泄,可降低交感神經的升壓反應。
我國傳統的烹飪方法往往會使鉀流失,所以要提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鉀較多的食物。大多數研究報告認為,飲食中鈣不足會使血壓升高。補鈣的方法主要是吃動物性食物,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鮮蔬菜的量。
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優質蛋白質壹般指蛋白質(如魚類)和蛋白質。目前的研究表明,蛋白質的質量與高血壓中風的發病率有關。
減少膳食脂肪,尤其是不飽和脂肪。
3.3戒煙並限制飲酒
大力宣傳煙酒對健康的危害。特別是吸煙,會通過損害動脈內皮細胞和產生血管痙攣來增加血壓。應該對吸煙的人進行教育,勸阻他們盡早戒煙。酒精可以增加血管對多種升壓物質的敏感性,從而使血壓升高。所以我們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喝含酒精的飲料。有高血壓危險因素的人應該戒酒。
3.4調整心理,減輕精神壓力。
中年人長期處於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身體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容易忽視身體的報警信號,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形成。研究表明,長期焦慮、緊張、睡眠障礙或長期接觸噪音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因此,教育和幫助住院醫師,找出有針對性的心理問題,並對其進行輔導,倡導慢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都有利於高血壓的防治。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不調整情緒的單純降壓治療往往降壓效果不佳[5]。
4預防高血壓
社區管理不僅要大力宣傳教育,還要加強疾病的預防。也就是說,要做到高血壓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開展高血壓普查,定期對社區醫生進行培訓,提高治療水平,強化社區醫生的責任感。對35歲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診血壓制度和定期監測,做到早發現患者。此外,我們將推動建立高血壓診所、固定醫生和隨訪服務。定期監測血壓,早期發現患者,提高高血壓知曉率。
5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
對於高血壓患者,除了必要的非藥物治療外,對符合用藥標準的患者進行因人而異的個體化藥物治療,以達到最高的療效。嚴格遵循高血壓用藥原則,盡量選擇簡單、有效、安全、廉價的降壓藥,使血壓降至正常。
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物有很多,如利尿劑、鈣拮抗劑、ARB、ACEI、血管擴張劑等。可根據患者情況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社區醫生應加強高血壓藥物的學習,使其熟練掌握每種藥物的使用方法和配伍原則,用好各類降壓藥,使更多患者血壓控制達標[6]。在降低血壓的同時,註意保護重要的靶器官。
對於高血壓危重患者,應進行定期檢查和積極治療,防止並發癥的發生和患者的死亡。如遇突發重癥,生命體征平穩盡快轉診。
6展望
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高,危害嚴重,全社會都要警惕。20世紀60-70年代,歐美日在全社會開展了積極的高血壓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鑒。其中,改變高血壓的治療模式更為重要。應大力倡導預防為主,盡早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把高血壓的治療從臨床轉移到社會。這就要求我們積極進行有效的社區管理,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慢,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對社區醫療的投入,積極培養合格的社區醫生。作為醫生,要不斷提高醫學專業技能,包括學習心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堅持長期綜合治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為社區居民創造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環境。
參考
何·GUD。吳等.中國男女主要死亡原因分析[J].英國醫學雜誌,2005,353(11):1124-1134。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基礎版)編輯委員會。200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基礎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曾正培,顧峰,李明。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紀要[J].中國內分泌代謝雜誌,2002,18 (1): 80-81。
王。青年高血壓77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 (6): 669-670。
洪煒,冰冰,劉軍.心理社會因素對高血壓治療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0,14 (5): 318-320。
孔令娜,劉,周英青。社區護理幹預對老年高血壓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 (5): 1462。
高血壓醫學論文推薦範文:
1.高血壓護理範文
2.大學醫學論文範文
3.護理總結論文範文
4.內科護理範文。
5.2016畢業生醫學論文
6.淺談骨科護理論文範文
7.本科醫學畢業論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