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壹天該吃兩頓還是三餐?營養專家從專業角度給出了答案。

壹天該吃兩頓還是三餐?營養專家從專業角度給出了答案。

現在很多人提倡壹天吃兩餐,比如“中午後不吃東西”、“八小時飲食”,都提倡壹天只吃兩餐。

也有人提出,壹天只吃兩餐,是為了保健而遵循古人的飲食;還有人質疑這兩頓飯是不是很豐盛,其他時間不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生命時報》采訪了營養專家,告訴妳壹日兩餐和壹日三餐哪個更科學。

受訪專家

範誌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河南省中醫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培萬

古代人吃幾頓飯?據歷史記載:

秦漢以前:老百姓壹天兩頓飯。

戰國時期的《墨子》壹書中提到士兵壹天吃兩頓飯。第壹頓飯叫做“炒飯”,他們在九點鐘之前吃飯。第二頓叫“食[sūn]食”,下午四點左右吃。

其中第壹餐為主,第二餐為輔。這個時候壹日兩餐不是為了“保健”,而是因為糧食產量低,做飯費時費力,普通人很難保證壹日三餐。同時,貴族普遍實行“三餐制”。例如,周和有著和普通人壹樣的飲食,而在日本和中國有兩種飲食,即中餐和晚餐。

秦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相對穩定,飲食從壹日兩餐變為壹日三餐。

唐宋:壹日三餐的格局已經形成,午餐成為最重要的壹餐,這和現在的飲食觀念很像。

然而,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尤其是光照條件差異很大,發展不平衡。再加上戰爭,這個規律還沒有完全確定。所以有的地方壹日三餐,有的地方壹日兩餐,如《清鈔》記載的“南三北二”;甚至同壹個地方,有的時段壹日三餐,有的時段壹日兩餐。比如,光照時間長的夏天壹日三餐,光照時間短的冬天壹日兩餐。

可見,壹日兩餐並非古人的“養生智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誌紅表示,從營養攝入的角度來看,壹日三餐更符合大多數人的生理需求。

她解釋說,現代人工作時間長,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能“日落而息”。如果按照現在的作息時間工作生活,幹脆把晚飯抹掉,下午五點以後什麽都不吃。只有壹種可能:妳的身體越來越差。人可能會變瘦,但是會抑郁,身體虛弱,抵抗力低,臉色暗淡。

這是因為人們的早餐往往質量較低,午餐是在食堂或快餐店補的。晚餐是大多數中國人壹天中最重要的壹餐,它“隆重”,消耗的營養最多,約占身體營養供給的40%。如果突然取消,身體的營養供給會突然下降,沒有必要的營養,人的體力、精力、抵抗力都難以支撐,皮膚、血液都得不到維護。長此以往,不僅難以得到健康,還會帶來疾病。

對此,河南省中醫養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盧培萬表示贊同,祖國醫學歷來重視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壹日三餐適合大多數中國人,但中醫理論強調“因人而異”,飲食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盲目模仿適合自己的方式。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體力勞動

食物是人類能量的來源,是支持人類活動的物質。體力活動強度大,時間長,人體消耗能量大。因此,必須攝取足夠的食物以供外部供應。所以這類人壹天至少要吃三餐,能量攝入充足。

如果消耗量太大,或者有夜班需要延長工作時間,也需要壹天吃四頓飯。對於生活悠閑,活動量不大的人來說,兩頓飯就能滿足需求。

年齡大小

青壯年壹般脾胃功能好,消化吸收能力強,壹日三餐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有些人飯後容易出現腹脹、失眠等異常表現。我們可以壹天吃兩餐,也可以在日本和中國加餐,采取少吃多餐的模式。

食物卡路裏

有些人更喜歡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相對來說更難消化。所以飽腹時間長,能量供應充足,可以考慮兩餐黯然失色;有些人吃低油低鹽低熱量低蛋白質的食物,食物消化快,能量跟不上,要及時補充。

位置

中國南北跨度大。南方日照時間壹般較長,人的活動時間較長,比較適合壹日三餐。北方相對日照時間短。如果白天活動時間短,可以考慮吃兩頓。

如果妳已經養成了壹天吃兩餐的習慣,或者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兩餐偏食,選擇正確的操作方法也能獲得健康的益處。範誌紅建議,想壹天只吃兩頓飯的正常人,可以參考以下時間表:

堅持這樣的飲食,早餐不是“湊合”,下午補充水果和酸奶,基本可以彌補晚餐不吃的營養損失。營養不低於壹日三餐,早餐吃好,晚上不油膩,改善營養均衡,身體更好。

需要註意的是,9點入睡非常重要,否則饑餓感會讓妳難以忍受,誘導妳吃高糖、高油、高澱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