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和營養學家大力提倡“素食療法治病、養生、長壽”的食譜,所以素食和健康幾乎是對等的;素食已經成為壹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看來,現代人冷酷無情的趨勢越來越盛。除了保持身體健康,素食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也有積極意義。
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人就喜愛吃素茶,《詩經》、《陸蘭》中就有“故人獻秦”、“漢書上石耳”的記載。自東漢以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素茶在寺廟周圍迅速傳播開來。
早期,湯粥是寺廟招待施主的主要點心。後來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多,菜品的種類也不斷完善和豐富。北魏以後,形成了壹種獨特而又意味深長的菜系,名稱多樣,有素菜、素菜、素菜等,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
目前,全國各地著名的佛寺大多都有素食餐廳,因其選料精細、烹調精美、圖案豐富、風格獨特、色、香、味、形俱佳,吸引了無數中外食客。但寺廟素食館成立的真正目的是倡導素食,鼓勵人們停止殺生放生,培養對生物的慈悲心,從而減少社會的敵意,增進人與萬物的和諧。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放生和護生的意義在於拯救眾生,這是最積極的生態環境保護。佛說“貪”是三毒之壹;“貪”這個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對食物的貪就是其中之壹。所以學佛的人要放下貪欲,要有慈悲心,要有智慧,要堅守無情。
在各種大乘經典中,如《大乘涅槃經》、《楞嚴經》、《楞嚴經》,佛陀已經清楚地揭示了素食的意義、功德和對大乘菩薩修行者的影響。對於修行者來說,保持身心的清潔是非常重要的。素食可以使身體放松舒適。當身體處於純凈狀態時,心靈自然更容易調整。
俗話說,心是世間萬物的創造之源。只有身心清凈,才能承受宇宙的能量。只有心靈被引導,世界才會被引導;慈悲的心是最強的能量和最大的正念。我們業障的種子都藏在八識領域;其中殺生因緣是最主要的因緣,裏面聚集了大量的怨念和仇恨。
如果妳是素食者,妳就可以停止與眾生(無論是個人或間接)殺戮的機會,所以素食可以滋養我們的慈悲心;慈悲是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當壹個人心中有慈悲心的時候,他的全身都會很柔軟。吃素是慈悲的具體表現。這樣,八識場中就不會再種下惡業的種子,自然就會慢慢長出清凈平和的善業種子,從而凈化八識場,改善修行。所以,不吃肉對身體、心靈或者八田的清潔有很大的幫助。
眾所周知,食物是人體營養的來源。現代科學證明,素食營養豐富,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清除膽鹽、降血脂、凈化血液等作用。,而且還能使頭發烏黑發亮,皮膚光滑細嫩,精力充沛。
從古至今,植物性食物的食療作用在《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醫家心鑒》、《飲膳》、《本草綱目》等書籍中均有記載。可見,素食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飲食。
素食所吸收的營養有助於改善現代人不良飲食帶來的各種弊病;但是食物的營養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飲食的心性往往決定了食物的吸收;心中有慈悲心和感恩心,身體的內分泌就會和諧正常,體內的酵素就會豐富。所以,分享同樣食物,富有同情心和感恩心的人,會獲得比普通人更高的營養收益。
佛教教導我們要在六道關口努力,收攝自己的思想,時刻保持正念,面對食物不要貪、貪、癡,這樣才不會“自造毒素”,因為自己的毒素比外來毒素更能傷害自己的身心;如果妳吃的是純食物,但是妳的內心還是很困擾,那妳的身心怎麽會健康呢?
所以飲食的心思比食物的內容更重要,更有益。所以,如果妳能做到無貪無貪無明地對自己誠實,自然就能達到真正的身心清凈。就像華嚴經壹樣。普賢菩薩說:“若食,應願眾生,以禪食,充滿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