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要練太極基本功?

為什麽要練太極基本功?

我有壹個拳擊老朋友,張大爺,他很會健身。雖然從事太極拳十幾年,但並沒有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現在,他因為膝蓋增生和腰痛,無法練習全套太極拳套路。和他聊了聊,才知道原來他壹天只打幾次太極拳套路,從來沒有鍛煉過壓腿踢腿等基本功。這讓我想起了武林中的壹句名言“不練拳,總會壹事無成”。

事實上,根據我的調查,這種現象在太極拳的大眾健身活動中非常普遍。因此,我寫這篇短文來談談堅持練習太極拳基本功對提高太極拳套路運動技能和健身效果的重要性。為了引起拳手對這壹現象的重視,有利於拳手的健康長壽。

第壹,基本功是養生的基礎。

現在,在壹些人眼裏,太極拳被視為健美操,而其武術性質卻被忽視了。太極拳的學習和練習應該和其他拳種壹樣,從基本功開始才是正道。壹般來說,太極拳的基本功主要有壓肩、轉肩、單臂繞、兩臂繞;前傾、側身、搓腰;正壓腿、側壓腿、仆步壓腿、正踢、側踢、斜踢、內腿、外擺腿、豎叉(《陳式太極拳》中的“落叉”);“馬步”樁、“弓步”樁、“虛步”樁;打孔,打孔,復印;前踢、側踢、彈跳踢、二踢、甩蓮花腳;肘,肘,肘等。

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建起巍峨的大廈。同樣,基本功是提高太極拳技術的基礎。基本功可以擴大肩、髖、脊柱等主要關節的旋轉範圍。長期練習可防治中老年人易患的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關節增生等外感疾病。同時,根據中醫心主血、肺主氣、肝主肌、脾主肌、腎主骨的理論,筋骨之外的活血行氣功能,可以有條件地改善和增強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我只是每天早上堅持練基本功。當我做正壓腿時,我的腳趾可以挨著我的下巴。做側壓腿時,腳趾可以靠近太陽穴,腳可以踢過頭頂。現在我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手腳像孩子壹樣靈活,五臟六腑像青春壹樣充滿活力。基本功減緩了我外部骨骼和肌肉的老化和退化過程,增強了我內部的活力,使我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功能保持在壹種古老而持久的狀態。所以基本功是養生的基礎。

另壹方面,只打太極拳套路,不練基本功。隨著年齡的增長,韌帶開始變硬,肌肉開始萎縮,關節面的軟骨開始變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傳導和反應開始下降。這樣人體就出現了關節活動範圍受限、韌帶失去彈性、肌肉失去力量、神經反應遲鈍等衰老的癥狀。這樣人體就不會有太極拳的武術專業素質,太極拳的拳手、眼神、姿勢、腳步都不會到位,太極拳的套路也練不出來。所謂“拳不練,老無所依”,其中的“空”,就是妳這樣練武,是得不到抗衰老養老的效果的。看來妳雖然天天做拳腳功夫,卻和常人壹樣蒼老笨拙。這才是“空”的真諦。

二、基本功是拳擊動作的基石。

對於普通人來說,妳讓他打壹個“二踢”(陳太吉傳拳式),他肯定會失敗。所以,只有通過基本功的錘煉,才能塑造出全新的強健體魄。柔韌性、耐力、速度、力量、反應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這些專業的身體素質是保證拳擊動作準確的基石。通過柔韌素質的訓練,使我們的肌肉得到拉伸,關節得到牽拉,就很容易做出“下降趨勢”這樣的動作

通過力量素質的訓練,使經絡暢通,氣血澎湃。在做“捂手捶臂”這樣的動作時,會轟轟烈烈,勇往直前。通過平衡素質的訓練,可以加強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在做“踢”這樣的單腿獨立動作時,會表現出穩健的拳頭姿勢。通過反應素質的訓練,使人腦精氣凝聚,精氣充盈,使拳式內外壹體,在做“擺蓮腳”等動作時,顯得手、眼、姿、步的動作協調緊湊,呈現出靈敏剛健的拳姿。通過耐力素質的訓練,使人體充滿活力和能量。在做“拉麻雀尾巴”等復雜的組合動作時,會呼吸順暢,面部不變,使拳擊動作穩定準確,不失紀律性,給人壹種瀟灑有余力的感覺。通過速度素質的訓練,使拳法動作輕快,姿勢快而穩,步法矯健而穩。在做“兩腳起步”這類動作時,會給人壹種靈動有力的感覺,如“手如流星,眼如電,腰如蛇”。從而體現出太極拳“剛勁”的壹面。總之,基本功是太極拳式動作的基石。

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人體的肌肉要逐漸拉長,人體的關節要逐漸擴大,年齡較大的初學者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是壹個緩慢的努力。只有這樣,鍛煉出來的筋骨才能堅韌結實而不損傷。沒有壹年以上的基礎訓練時間,人體內的武術專業素質是無法有質的飛躍的。另壹方面,如果妳練得很快,壹旦骨骼和肌肉超負荷對人體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妳就不得不停止訓練壹段時間,這樣妳的素質就退化了,妳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原因。

第三,基本功是太極拳的基礎。

有人認為我不想認真學武術,只想強身健體。所以他們輕視基本功,重視太極拳套路。每天只要做太極拳套路動作,就能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其實不練拳,練“健身太極拳”的人,筋骨僵硬,經絡不暢,會阻礙氣血的運行和充盈,從而削弱太極拳的養生功效。練“武術太極傳”的人,身體會虛弱,缺乏韌性,阻礙內功的產生,阻礙蓄發的質量。

每天打太極拳套路前,壹定要先練好基本功。這是因為,當我們平時不進行體育鍛煉時,多余的氣血就儲存在內臟裏了。我們可以通過做基本功來調動五臟六腑中多余的氣血。振奮五臟六腑進入精、氣、神高速運轉的武功狀態。刺激肌肉骨骼進入踢、打、摔、拿拳的工作狀態。這樣人體經絡的氣血分布就平衡了。有段時間工作比較忙,沒有足夠的時間練武。練武的時候天天放棄基本功,結果頭暈不適。後來我查出了原因,及時糾正了錯誤的做法。“人體氣血如長江,壹處無傷”。只有當人體的四肢都活動起來,氣血才能運化到指尖(腳趾)末端的微小指尖,才能體會到拳擊過程中“意(隨心)而不用力(拙力)”的真諦。因為基本功紮實,肌肉結實,韌帶有彈性,關節更靈活,整個骨骼更穩定。因此在閃、展、跳、動的復雜套路運動中,能起到預防軟組織勞損和關節扭傷的保護作用。

初學基本功的人,身體機能要經歷壹個全新的變化,所以會出現肌肉骨骼酸、麻、腫的反應。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害怕全身各部位疼痛而退縮。壹定要咬緊牙關挺過去。初學者靜脈小,氣血運行不暢,丹田能量儲備不足。所以他們練完之後特別累,這是練完之後正常的生理反應。隨著練習時間的延續,我們的身體經過基本功的錘煉,會逐漸從“鐵”(軟)變成“鋼”(硬),使我們的筋骨和臟腑發生質變。當時在練武的過程中,並沒有感覺到酸麻臃腫的疲憊,反而出現了壹個氣壯神清、腦清氣爽、內氣通暢的奇妙拳法環境。

最後,需要提醒七十歲的拳友,為了保證基礎訓練中身體各部位的安全,防止摔倒,慎重起見,要刪除高難度動作,比如“洗腰”。或者降低動作難度,比如在做“前傾”的時候,只要把腰彎過水平線就可以了,不要像小時候那樣把臉貼在小腿上,以免大量血液湧向頭部,誘發腦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