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教的形而上學影響

道教的形而上學影響

魯迅先生曾作出“中國的根都在道教”的科學結論:“曾有人說中國的根都在道教,這話相當通俗。讀歷史,有很多問題可以解決...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就知道大半個中國”。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壹棵參天大樹,這棵樹的根在道教。”道教認為“身與國共治”、“內聖外王”,無為而治是治國修身的普遍原則。細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壹個秘密:漢代文婧之治,光武之盛,唐代貞觀之治,開元之盛,宋代仁宗之治,明代洪武之治,清代康贛之盛。這些海天都采用了“內用黃老,外顯儒術”的政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西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濟思想不謀而合。實際上,每當統治者以黃老學說為指導思想,就會休養生息,疏於賦稅,拱而治之,這樣天下就會“自以為是”,生產就會恢復發展,經濟就會繁榮,就會出現太平盛世。

封建統治者往往利用道教來為鞏固統治服務,祈求國家長治久安。秦皇漢武熱衷神仙方術,唐宗宋祖推崇並扶植道教,明代崇道之風盛行。另壹方面,民間道教往往成為農民起義的思想武器和組織形式。從漢末的黃巾起義、南北朝的李鴻章起義,到元末的安百裏起義、清末的義和團運動,各種起義層出不窮,“替天行道”成為農民起義的鮮明旗幟。道教與兵家有著密切的關系。兵家的軍事謀略和道家的修煉方法是相互作用的。《道德經》和《陰符經》常被視為兵書。“取之所欲,先予之”和“以奇術戰”的思想被兵家研究和運用,以奇術避甲等道家技術也被運用於軍事實踐。道教的神秘思想、神仙境界、奇異神奇、無憂無慮的精神和高尚的倫理道德滲透在文學藝術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懷和浪漫主義深深影響著傳統文藝的審美,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來的《搜》、《酉陽雜義》、《聊齋誌異》等誌怪小說都與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唐宋時期的《枕邊人》、《太平廣記》等傳說都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詩被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奧瑰麗的風格。宋詞中大量的警句來源於道教,元曲中神仙飛升的主題十分突出。明清小說,包括四大經典小說,都包含了道家神學思想,形成了“道家智者形象”的傳統。此外,道教文學還衍生出獨特的形式,如李白的遊仙詩,明代流行的清詞,以及《神魔演義》、《西遊記》等神魔小說。當代流行的修真小說題材都是丹道,玄幻小說、盜墓小說、仙俠小說也都與道教關系密切。"

“象無形、聲大、聲樂”的思想對中國追求寫意、神似、自然的風格和神韻有著深遠的影響。王羲之、顧愷之、吳道子、趙孟頫、黃、、徐渭、等書畫家都是道教徒,他們的作品深受道教的浸潤。道教音樂的曲調和唱腔促進了音樂劇的發展,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都充分吸收了它的營養。天人合壹、風水、道家思想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築的選址、布局和建造。道教在東亞和東南亞廣泛傳播。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和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韓國天臺道教和越南高泰道教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宗教,道教全真教是新馬的重要宗教。在歐美,《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從翻譯成外文的名著數量來看,《聖經》排名第壹,《道德經》排名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作家,裏根、梅德韋傑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啟示。道教文化,如內丹術、占星術和占蔔術也在世界各地流行。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50萬人在海外練習太極拳。道家天人合壹、天人合壹的思想也給環保主義者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和思考。全真教是世界道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