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蓋梁施工技術交底

蓋梁施工技術交底

蓋梁施工技術交底

1.本蓋梁采用36號工字鋼作為蓋梁施工時的承重梁,工字鋼由夾具支撐,夾具固定在墩柱上,每個墩柱上設置壹個夾具。工字鋼靠近橋墩兩側,工字鋼用φ16拉桿固定。工字鋼準確定位後,用桁架片加固桿件作為底部支撐,間距60 cm。

2.待墩柱混凝土養護完成,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後,拆除養護膜,解除夾鉗,解除墩柱上蓋梁底板的標高,並在夾鉗位置圍上壹圈紗布,避免夾鉗在該位置留下痕跡。

3.在施工平臺上準確放線蓋梁,鋪設定型底模。接縫和平整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尺寸和標高應與圖紙設計的蓋梁底部尺寸和標高壹致。

4.柱間用φ273mm鋼管支撐箍底和工字鋼中部,防止蓋梁底部在混凝土澆築時發生偏斜。

5.施工操作平臺位於蓋梁兩側,每側70cm,蓋梁有設防和攔阻,防止人員和雜物墜落。

6.鑿除墩柱頂部並校正墩柱頂部鋼筋,在鋼筋場制作鋼筋骨架,用吊車整體吊起鋼筋骨架並準確定位,以保證鋼筋底部和側面的保護層厚度。

6.1.鑿除墩柱頂部並校正墩柱頂部鋼筋,在蓋梁底模上標出每根鋼筋骨架的位置,支撐並標出墩柱頂部鋼筋骨架的位置。

6.2.鋼筋現場制作鋼筋骨架,制作順序為先架後局部架。骨架的尺寸和質量應符合規範和設計要求。

6.3.骨架制作完成後,用平板車運至蓋梁,用吊車將鋼筋骨架壹塊壹塊吊起,準確定位,保證鋼筋底部和側面的保護層厚度。施工操作平臺位於蓋梁兩側,每側70cm,蓋梁設防攔,防止人員、

雜物掉落。

6.4.骨架鋼筋就位後,綁紮箍筋。箍筋綁紮時,應註意箍筋間距,並調整主筋間距,以滿足規範要求。

6.5.鋼筋交叉點要用鐵絲綁紮牢固,綁紮頭要彎向骨架內側,以免刺傷施工人員。

6.6.主筋加工完成後,綁紮大樁號邊的蓋梁,並加高筋。

6.7.整體鋼筋綁紮完成後,報請監理工程師檢驗,檢驗合格後,安裝蓋梁模板。

6.8.蓋梁模板支立後,預埋墊塊和支承墊石鋼筋,並報監理工程師檢查模板尺寸、標高、平整度、軸線偏差、平面位置、預埋件位置和保護層,檢查合格後澆築混凝土。

6.9.蓋梁施工完成後,在其上準確放線,調整墊石鋼筋,進行第二次澆築。

7.鋼筋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後,方可支模。側模為整體鋼模板,具有足夠的剛度。側模板和底模板之間留有螺紋孔,兩模板之間用膠條和螺栓連接,防止漏漿。側模用吊車安裝到位後,安裝頂部拉桿,校正側模的垂直度和軸線偏差。為防止混凝土澆築時整體偏移,側模上口用兩根φ8mm鋼絲繩拉纜風繩,纜風繩水平角度為45度。

8.預埋砌塊和墊石鋼筋,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模板尺寸、標高、平整度、軸線偏差、平面位置、預埋件位置和保護層,檢查合格後開始澆築混凝土。

9.混凝土澆築時應嚴格控制坍落度,采用泵送混凝土,確保混凝土坍落度不大於16cm。混凝土輸送泵管由搭設的專用支架支撐,不得接觸模板和底模頂撐。振搗采用兩個直徑5cm的插入式振動器分層振搗,厚度30cm,每次振搗插入下層5-10cm。

振搗至混凝土表面被淹沒,無氣泡冒出,但要防止過振。混凝土頂面標高應嚴格控制,不得高於設計蓋梁頂標高。澆築時應有專人隨時檢查支架和模板,防止支架松動和模板在澆築過程中跑偏移位。

11.澆築完畢後,立即用水泵將施工中灑在柱、肋墻表面的混凝土漿清理幹凈,以保證柱、肋墻的外觀質量。

12.當蓋梁強度達到2.5MPa時,拆除側模。拆除模板並用起重機吊起時,註意防止模板損壞混凝土的外表面和邊緣。蓋梁達到設計強度100%後方可拆除底模。

13.用濕麻袋覆蓋蓋梁並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7天。如果溫度過低,要采取防凍措施進行養護,如用塑料薄膜包裹,內部用熱水,用蒸汽進行養護。

14.蓋梁施工完成後,在其上準確放線,澆築第二次墊石。墊石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內,便於下壹步承重施工。

15.由於該蓋梁為過渡墩蓋梁,考慮到現澆至現澆箱梁施工,分兩次澆築,第壹次澆築1.5m,即現澆箱梁的設計標高;第二次在第壹節現澆箱梁鋼筋完成後進行澆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