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皇帝口味不同,喜歡的食物也不同。同時,隨著各朝代政治權力的鞏固,皇帝的飲食前期簡樸,中後期奢靡。唐太宗李世民的食譜比較簡單,壹碗米飯,燉竹筍,銀耳白果湯,同樣的肉。隨著朝代的發展和宮廷制度的逐漸完善,皇帝在宮廷的飲食有了壹整套的禮儀和規矩。唐朝有壹個專門負責禦膳的機構——商食局,隸屬於宮省,設有禦膳、豎膳、主食、主膳、食醫等官員,由宦官擔任。唐代宮廷非常註重飲食的豐富、新鮮、衛生和養生功能。不僅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隨時供應,而且食物醫生會根據氣候季節搭配食譜,準備各種合適的食物供皇帝享用。但總體來說,唐朝的皇帝並沒有過分追求食物的奢侈,因為他們當時都喜歡煉丹求仙,想長命百歲。
雖然唐朝皇帝不是故意吃的,但作為皇帝,他想吃豪華的飯菜也不是小菜壹碟。例如,清五代陶記載的燒烤宴會的食譜,也被稱為魏居源的食譜,是驚人的。裏面用的食材都是各種山珍海味,從天上飛的到水裏遊的,制作方法復雜多變。據考證,當時宰相魏菊園向唐中宗李習安贈送的美食有128種,包括大盤菜、湯菜、面點、酥餅等。這些菜肴多由牛、羊肉、魚、羊油、羊奶、羊雜等制成。,也有胡食,如西域傳來的天花等。燒烤中有些菜至今難以復制,所以被視為中國宴席的最高境界。還有唐玄宗、楊貴妃愛吃的花蜜湯、駱駝蹄花湯,現在還在Xi、北京的壹些高檔酒店經營。
再來看明朝。明初,朱元璋提出了“不在尚華辦酒席”的要求。作為開國皇帝,經常吃青菜豆腐紅燒肉,不改平民本色。由於朱元璋及眾多將領多來自江淮、淮陽壹帶,宮廷中常見的菜肴有烤蘑菇、長壽菜、毛豆腐等。
隨著經濟的發展,飲食變得多樣化。正月十五,有冬筍,鴿子蛋,魚蝦,甲魚。春天有涼糕,夏天的至日有馬齒莧。秋天吃螃蟹,重陽節吃兔子喝菊花酒...到了明朝中期,簡單的飲食方式消失了,宮廷裏的豆腐不再是用黃豆做的,而是用幾百只鳥的大腦做的,奢侈至極。宴請的話,要用全國各地的名產,比如臺州鴨蛋,遼東金蝦,諸暨香河貍,太湖大閘蟹,等等。
宮廷中最有名的是“烤肉”,極其豐富。燒烤宴有:爆炒金鐘、爆炒明蝦、花軟牛腸、生二十四氣餛飩、生鴨花湯餅、同心生胸脯、涼拌蛤蟆湯、唐安湯、金銀花切扁、火焰口、水晶龍鳳餅、雙拌碎餅、玉露球、漢宮棋牌、長壽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