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擊實試驗是控制灰土壓實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試驗項目,可靠壓實度的壹個重要前提是要求最大幹密度與測點的實際幹密度準確對應。標準密度是用來衡量現場壓實度的壹種尺度,通過標準密度可以衡量路基的質量。因此,我們在做擊實試驗確定標準密度時,壹定要嚴格按照試驗規程和相關要求來做,以保證標準密度有足夠的精度,達到指導和控制工程質量的目的。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要時刻註意填土的土質有無變化。壹旦發現變化,應及時重做擊實試驗,做到客觀公正,確保工程質量。
重視灰土試驗段的建設
在石灰土正式施工前,必須進行試驗段的施工,這是石灰土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通過試驗段的施工,可以確定壓實機械的選擇和最佳組合,碾壓的基本原則,灰土均勻所需的拌和次數,松鋪系數和壓實層厚度,碾壓前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的允許範圍。這些參數的確定為今後大規模的石灰土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第壹手參考數據,為今後的優質高效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磨前控制水分含量
含水量對於灰土的壓實是壹個特別敏感的指標,對壓實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所以含水量控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壓實的成敗。同時,對於施工單位來說,從經濟角度考慮,接近最優含水量時碾壓是最佳方式。規範要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65438±0%範圍內,碾壓效果最好,但這個範圍不是壹成不變的,要看施工時的天氣、溫度、季節等環境的具體情況。碾壓前及時準確地測量灰土的含水量,使其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狀態,對控制碾壓質量至關重要。
布灰要均勻。
采用路拌法進行灰土施工時,很多施工單位對撒灰的均勻性不夠重視,工人撒灰時隨意性很大,導致灰用量偏差很大,有的少有的多。而灰劑量對壓實度的影響是明顯的,會導致灰分布少的地方壓實度高甚至超過100,灰分布多的地方會出現壓實度不夠的“假象”。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於“二次撒灰”,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再次進行標準壓實。
“二次撒灰”的情況主要是由於灰已經撒完或灰土在拌合前沒有進行平整和碾壓,多日不能組織施工,造成石灰中有效鈣損失較多,石灰質量等級較低,技術標準較低。為了保證灰土的強度能夠滿足要求,不得不再次添加石灰,但是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施工層的實際幹密度變得相對較小。這時,如果再用原來的標準密度,就可能造成壓實不足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