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冬天的宜與忌至日[盛夏的宜與忌]

冬天的宜與忌至日[盛夏的宜與忌]

進入北京炎熱的夏天。潮濕悶熱。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對此,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宗介紹,暑是中醫理論中的壹個陽邪,燥熱易耗氣傷身。暑熱常伴有濕、熱蒸濕,臨床常見,如發熱、煩渴、四肢沈重、胸悶嘔吐、大便不爽等。為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這將有助於確保我們能夠安全地度過夏天。

●度過夏天。

三、宗文慧博士說,要想安全度過盛夏,需要以三個“不適合”為榮:

1不應該用飲料代替開水。軟飲料、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如果喝多了,會增加腎臟負擔,影響腎功能,所以要少喝飲料,多喝水。夏天天氣很熱,體表汗腺開放,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出汗是正常的,但是出汗過多會損害正常的身體,嚴重的會導致脫水。最簡單的治療方法就是喝適當的糖和鹽水,補充體內電解質。

睡在磚石地板上是不可取的。夏天,有些人喜歡睡在磚地板或水磨石地板上,這就是所謂的“地面空調”。但由於磚石陰冷潮濕,透氣性強,濕氣積聚,容易使人受寒受濕,誘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

3不適合“急冷”。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往往喜歡洗冷水澡或站在空調和電風扇下“快速降溫”,以盡快消除汗水和熱量。但由於人在太陽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如“速冷”,全身的毛孔會很快閉合,熱量無法散發,停留在體內,引起高燒。同時,還會因大腦毛細血管快速收縮而造成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甚至可能引起休克。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先出汗,帶走大量熱量,然後再采取降溫措施。

盡量用更多的熱量去散熱。夏季氣溫接近人體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主要是汗液蒸發,所以利用熱量散熱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比如拿熱毛巾,洗熱水澡,熱水洗腳,喝熱茶。提高體溫調節功能,增強熱適應能力,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有效預防中暑等熱性疾病。

●多吃瓜類和涼性果蔬。

季節已經進入初夏,市場上的蔬菜水果越來越豐富。夏天吃什麽蔬菜水果對身體好?

1多吃瓜。西瓜是夏天的天然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組成。功效:清熱解暑,止渴利尿。西瓜性涼,味甘,性寒,吃了不會有刺激感,而且富含鉀鹽,可以彌補體內鉀鹽的流失。主治:暑熱傷津,心煩口渴,小便不利,口腔潰瘍。除了上述功能,西瓜皮還可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腎炎水腫、膀胱炎、咽喉痛。但是註意不要把西瓜放在冰箱裏超過3個小時。冬瓜是個寶。冬瓜能治口渴,解除魚和酒精中毒。冬瓜皮、冬瓜是中醫方劑中的常用藥,具有利尿消腫、清熱燥濕的功效。對腳氣、暑濕泄瀉、蕁麻疹、小便不利、濕熱帶下、肺膿腫、腸膿腫、淋病有很好的療效。

蔬菜中的水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有營養、有生物活性的水。壹個人每天吃500克瓜菜,相當於喝了450毫升優質水,瓜菜有降血壓的作用。

2涼性蔬菜。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吃壹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消暑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比如苦瓜、黃瓜、番茄可以清熱解毒、平肝去火,而茄子、芹菜、生菜、蘆筍都是涼性蔬菜。

3給蔬菜消毒。夏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腸道疾病。多吃大蒜、洋蔥、大蔥、韭菜等“殺菌”蔬菜,可以預防疾病。

●15吃中藥祛濕熱。

1健脾除濕藥物

①藿香、飛機草:能解暑化濕。理氣和胃。用法:廣藿香、飛機草各10克,水煎。可用於治療感冒、腹瀉和嘔吐。

②荷葉:能清熱解暑,健脾升陽。用法:鮮荷葉1,大米150g,煮粥。是很好的夏季產品。

2益氣養陰藥

沙參麥冬飲: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用法:沙參、麥冬各65438±00g,生扁豆65438±00g,煎湯,加梨汁和冰糖分別食用。最適合夏天暑熱口渴的人。

3清熱解暑藥

①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法:可以直接加入白糖泡茶,也可以加入適量的烏龍茶壹起泡茶。

②菊花:具有疏風清熱、清肝解毒的作用。用法:菊花10g,金銀花10g,泡水泡茶。

3薄荷:有清頭、解毒、透疹的作用。用法:薄荷10g,荷葉15g,金銀花20g,水煎服,是夏季佳品。綠茶浸泡的薄荷可以治療頭痛、風熱感冒和紅眼病。

另外夏天氣溫高,人體水分流失多,可以做點粥來補充。如:紅豆粥補腎消腫;荷葉粥能清熱解暑,止渴解毒;銀耳粥養津潤肺;百合粥滋陰護肺,止咳安神;菱角粥養陰,清熱潤肺;冬瓜粥止渴生津,降血壓,化痰利濕,清熱解毒。

●按摩穴位清熱祛濕。

宗文慧博士說:中醫認為人體內有壹種“正氣”來抵禦疾病。“正氣存內,邪不可為”指的是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健康的關鍵是提高免疫力,因為臟腑的正常功能是由陽氣充足支撐的。陽氣充足,百病不生。這時人體的修復能力會超過任何補藥的功效。平時大家可以采取“曬背補陽”。方法,還可以采取以下簡單的穴位自我按摩方法:

用1按壓後頸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可清熱利濕。

按手少陰心經,在內臂外緣,心包經在內臂中線,每天壹次。它可以緩解心痛,心悸和心痛。

3按壓太陽穴和唐寅穴有提神和鎮靜的作用。

4搓臉搓耳朵:很多人感覺累了就會搓臉,立馬精神很多。這是因為刺激面部和耳輪的穴位可以使面部紅潤,眼睛容光煥發。方法很簡單:暖手,然後搓臉,上下左右。這個過程可快可慢,可長可短,只要妳覺得舒服。

總之,保持平靜的心態很重要,少生氣,少生氣,少煩惱,多樂觀。適當補水,適當出汗;在預防中暑的同時,還要註意預防“空調病”和“冰箱病”;適量參加壹些戶外運動,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的侵襲。

題圖/車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