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是達摩祖師創造的養生術。練習的時候壹定要在人少的安靜的地方努力,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只有掌握了這項技能的特點和方法,才能入門。
1)公式:人到中年,要雙手合十,沈著冷靜,真誠恭敬。
(2)動作姿勢
①樁功的準備: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手指自然並攏微屈,眼睛直視前方,然後放松,輕輕閉目,垂目。擁有壹顆平靜的心,上帝就能安詳,洗滌他的心,過濾它,他的心就純潔而恭敬。頭頸部、肩部、手臂、胸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腳從上到下依次放松,全身各關節、內臟都放松,做到身體無緊繃感,心無雜念,精神內收。
然後做內觀放松,內向,引導氣血至內觀泥丸,有意識地保持頭腦清新如朝露。
向下出血,觀察喉部,有意識地放松頸部。
向下流血,往小腹裏面看,自覺豁達,神清氣爽。
向下出血,內觀脾骨,自覺溫補中焦,使胃腔舒適。
向下流血,從內部觀察腹部,有意識地讓生命變得溫暖而無生氣,融化腹部的溫暖。
向下出血,從內部觀察會陰,有意識地放松會陰。
引氣沿腿內側下行,泉水從內側湧出,有意識地噴湧而出,生機無限,自給自足。
(2)手放在胸前:雙臂在身前慢慢擡起,手掌與肩同寬相對,手臂伸直,然後屈肘,手肘自然垂下,雙手慢慢縮回。胸部出拳後,指尖重疊,拇指相觸,掌心向內。此時要求沈肩,挺胸拔背,舌頭上腭沈入腹部,微笑。
2.韋陀提供了第二種可能性。
(壹)公式:腳尖懸在地上,雙手平放,平靜,目瞪口呆。
(2)動作姿勢
①接勢,掌心向下,指尖相對,慢慢接至身體前方小腹前部,同時放氣,向下引導。左右分開手掌,掌心向上,慢慢向側面擡起,在無限遠處提起妳的心。雙手微舉於肩以上,眼睛直視前方,凝視遠方,舌尖平放,腰臀放松,兩趾抓緊地面,仿佛生根,放松,平靜,排除雜念,拋棄壹切棱角。
3.韋陀提供了第三種可能性。
(1)公式:將天門握於掌心,腳尖著地,立於末端,用力將腿繞於植物般泥濘,不要放松牙齒;舌頭能生津觸腭,鼻子能呼吸安心,兩個拳頭慢慢縮回,用力會很重。
(2)動作姿勢
①握住手掌,擡眼:雙臂擡起,掌心相對,掌心向上,手指相對,舌頭貼著上顎,仰面看天,看到九天之後,腳跟擡起,腳尖著地。
(2)俯臥掌呼吸:掌心向下,雙肘微曲,頭部挺直,眼睛直視前方,舌尖放下,兩體慢慢壓在小腹前,恢復九天前的精神,從頭頂百會穴穿出,直達咽喉、脊髓、尾部,沿兩腿直抵湧泉穴。腳跟通過向下的導軌接觸地面。
4.摘星換桶。
(1)公式:雙手放在頭上,然後從掌心向眼睛註射,用鼻子頻繁吸氣,左右眼用力回縮。
(2)動作姿勢
1.雙手放在頭上:右手沿身體右側慢慢擡起,掌心朝天,五指面向左弓,放松肩膀,伸直手臂。妳左臂的外國勞工宮接近命門。把舌頭放在上顎,仰面看手背,透過手背看九天。妳的身體假裝向兩個方向上下伸展。
(2)低頭呼吸:右掌下翻,手肘彎曲,頭部挺直,舌尖自然從上顎放下,眼睛直視前方或輕閉,同時“神歸體”。練久了,有“人在氣,氣在人”,內外皆氣的感覺。如果放松腰部,就會在左掌勞宮穴上火,和上面的“俯掌透氣”公式壹樣。看吧。
左手動作和右手動作壹樣,只是左右相反。
5.扭轉九牛二虎之勢
(1)公式:雙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松。力在兩臂,看拳壹定要註意眼睛。
(2)動作姿勢
①左腳向左邁壹步,做左弓步。同時左手握拳,略高於頭頂,心向內,手肘彎曲。前臂與上臂的夾角略大於直角。手肘不在膝蓋以上,但是膝蓋不夠,形成半圓,腿在看左拳。右手握拳,肘向後伸,心向後放,拳頭扭成繩狀,稱為旋頸。放松肩膀,肩膀要平,要光滑。背部挺直,收腰收臀,胸部微含,氣陷小腹,均勻調整鼻呼吸,舌尖輕輕觸碰上腭。
(2)在氣導下,兩拳放松成半握拳狀。舌尖由上腭向下,放松肩腰,左手勞宮穴上火,閉眼。氣從天目穴入,依次貫穿雙腿大腦、脊髓、骨髓,到達雙腳湧泉穴。
(3)向右轉,和之前壹樣,只是左右。
6、爪亮翅型
(1)公式:站起來瞪眼,握手到現在,用力收回地方,必須做七次。
(2)動作姿勢
1.握拳護腰。準備樁功從第壹個姿勢開始,上身前傾,雙臂下垂於身前,雙手握拳,從前方慢慢擡起,置於腰間,拳心朝上。同時借助氣,身體挺直挺胸,舌尖輕觸上顎。少年,年輕力壯的,或者以增強力量為目的的,舉起緊握的拳頭。
2、兩拳換掌,慢慢向前推,至掌端向前,坐腕屈,與肩同高,眼直望指尖,伸而遠。
3、松腕,虛掌,十指微屈,手肘屈曲,雙手緩緩回縮至胸前,海水依舊濕潤,雙眼輕閉,舌尖輕觸上顎,緩緩吸氣。
7、九鬼拉軍刀勢
(1)公式:側彎雙臂,托住頭頸部,從頭部收回。妳太強了,身體挺得筆直,很平靜。
(2)動作姿勢
(1)右手向後,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將左手舉過頭頂,手肘彎向枕頭,手指壓住右耳,打開左腋下。同時把頭、頸、腰、背扭向左後方,看右腳後跟。舌尖輕輕觸碰上顎,停頓片刻。
(2)向後扭動身體,側頭查看。眼睛伸向遠方。舌尖輕輕觸碰上顎,身體挺直,平靜。雙手沿著前方緩緩落下,繼續為樁功做準備。動作3和4與1和2相同,但左右相反。
8、三套落地潛力
(1)口訣:上顎由舌頭牢牢支撐,睜眼註意牙齒,雙腳張開下蹲,雙手用力下壓,掌心向上,閉眼,立足不斜。
(2)動作姿勢
(1)像第壹式壹樣準備柱功,彎腰下蹲,同時手掌指向臀側,指尖面向左右兩側(略向前),下頜呈圓形,向前看,伸遠。上虛下實,胸虛腹實,腰松臀緊,氣藏於小腹。保持平頭,齊肩,冷靜。練虛靜功夫的人可以閉目養神。銅鐘氣功脫胎於比較,所以也可以用單樁法練。
雙腿伸直,掌心向上,如托千斤。同時,呼吸,舌頭接觸上顎,眼睛直視前方,全身放松。
雙手屈膝下壓(恢復馬步蹲就看),配合呼吸,反復深蹲3次。穿衣服的年輕人要壹直蹲著,站起來慢慢進入,同時舉起拳頭。
9、青龍爪勢
(1)公式:龍探爪,從左往右出。和尚在工作。手掌平實有力,肩部左右用力,收膝。眼睛是平的,呼吸是安靜的。
(2)動作姿勢
上身微微彎曲,雙手握拳,慢慢把自己擡起來,放在腰上,拳頭向上,配合吸氣。舌尖輕觸上顎。右拳以拳面觸掌門穴,左拳轉掌擡頭,腰部緩慢向左彎曲,使左腰充分收縮,右腰極度伸展。掌心向下,舌尖輕觸上顎,自然呼吸,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掌向上,手稍離地,沿地面從左至左腳外側呈弧形;右拳變掌下墜,同時身體轉正,兩拳緊握。站直,同時用左掌托起左章門穴。右手動作和左手動作壹樣,但是左右相反。
10,臥虎撲食勢
(1)公式:雙腳蹲伏似倚,左腿多屈多伸,擡頭挺胸探索前進趨勢,背腰仍平,氣息遠闊,指尖撐地。直學也是衛生的。
(2)動作姿勢
上身微微彎曲,雙手握拳,慢慢將自己擡起,腰、肘、掌朝上,身體挺直,擴胸。不停,兩拳沿胸向上延伸至口手,拳心向內轉。同時膝蓋彎曲,臀部彎曲下蹲,深呼吸。
左腳向前邁壹步,變成左弓步。同時手臂旋轉,手掌向前下拋,手掌與胸平齊,眼睛註視雙手。發出“哈”的聲音,壹邊拍打伸展壹邊呼氣。保持身體前傾,腰身挺直,呼出胸中剩余的空氣,雙手壓向左腳兩側。頭微微擡起,眼睛平視遠處。看遠處。
前兩個動作要協調。雙腳保持不動,起身坐下雙手握拳,沿左腿擡起。其他動作同上。於是* * *跳躍拉伸3次,左腳收回。右弓步和左弓步壹樣,只是左右相反。
11,弓勢
(1)口訣:雙手抱頭,腰彎直於兩膝之間,頭貼腿下,咬緊牙關,捂耳聽寒,調整元氣,放松自己,舌尖仍抵腰,力量屈肘。
(2)動作姿勢
雙臂伸直,頭側撐地,仰面看天,頭頸挺直,屈肘雙手托住頭部,手掌捂住耳朵,雙肘張開與肩膀平行。
上半身向前彎曲成弓形,頭低下來,大約到膝蓋前面。屈膝,微微呼吸,用手掌捂住耳朵。用手指(食、中指、無名指)交替翻轉後腦勺(風池穴附近),各36次。
慢慢伸腰站直,先扭左側腰,再扭右側腰,來回7次。腳不要動,腰挺直放松,膝蓋伸直,舌頭自然放下,微笑。
身體轉向中心後,擡起腳跟,同時雙手從腦後舉過頭頂,掌心向上如天,身體充分伸展,配合吸氣。
12,尾降勢
(1)公式:膝蓋伸直並伸展,雙手推離地面。昂首挺胸,專註壹個誌向,起身跺腳,265,438+0次,左右舒展大腦,以七為誌向,多做坐式練習,盤腿專註心田,鼻上歇息,心平氣和時起身,準備工作。
(2)動作姿勢
把妳的手放在妳自己的頭上。手掌並攏,擡頭,伸腰,伸開雙臂,提起腳跟,高高舉起。
腳跟落地,兩腳踏踏實實,兩掌垂向胸前。手指交叉翻轉,掌心向外,手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慢慢下降到前方胯部,向前彎曲,繼續向下壓向地面。膝蓋不能彎曲,沒到也不能用力。按壓到底時,擡頭挺胸,舌頭抵住上顎。如此反復提壓3-5次。久而久之,手掌能漸漸貼近地面,腰也軟如少年。
腰部向左轉,雙腳不動,只有左腳變空,右腿變實,右膝微微彎曲。同時雙手保持交叉,沿著地面向左腳外側移動。保持雙臂伸展,從左側轉頭,掌心向上,仰面看天,腰部扭轉180度,向右轉,慢慢向右側彎腰,向下壓向右腳外側。如果達不到,可以繼續俯仰3-5次,然後逐漸接近地面。
最後壹次壓右腳外側時,拉伸腰部,將手臂舉過頭頂。然後扭動腰部,轉向前方。手掌並攏,慢慢垂到胸前。手掌慢慢分開,手指相對,雙手下壓,雙手分開,自然垂在兩臀旁,回到準備樁功的勢。兩腳跟起跳落地3-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