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行醫”與“懸壺”

“行醫”與“懸壺”

中國自古就稱贊壹個行醫者醫術高超,道德高尚,稱他為“仁者”,“在壹些中藥店門前掛個葫蘆標就能治病救人”。這是什麽意思?

眾所周知的經典漫畫《葫蘆兄弟》中的七個葫蘆娃是由七個葫蘆綁在壹根葫蘆藤上制成的。“葫蘆”是“鍋”的簡稱,俗稱葫蘆瓜。根據民間傳說,葫蘆不是壹個普通的東西。壹個葫蘆立起來,天下為地,很像修仙訪道的環境。所以葫蘆是我國古代道教常用的盛藥器,後來成為典型的道教服飾之壹。比如《西遊記》中的老先生、“八仙”之壹的鐵拐李。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提出道之法,崇尚道之性。中國的中醫養生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易經》和道家的許多思想,達到調和陰陽、疏通氣血、滋養精氣、運動筋骨、支持臟腑、調理皮膚的目的,達到身心和諧、健康的目的。

正是因為道教對中醫和傳統養生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中國自古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很多道士在煉丹養生的同時,懂得祛病;診斷疾病的醫生往往精通養生。如果說葫蘆是古代道士的標配,像唐代藥王孫思邈的畫像,很多德高望重的“老神醫”往往會拎著壹個須發皆白的“藥葫蘆”,看上去就像壹個“活神仙”。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能理解對方的處境時,我們經常會說:“我想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這就是它的來源。元代詩人錢瑜說:“賣藥無價,掛壺無名。”“懸壺濟世”已經成為治病救人的代名詞,也是古代醫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考證“藥葫蘆”的來歷,據說源於《後漢書方術傳——費長房》的記載,大意是汝南人費長房未能學成神仙訪道,引人入勝。有壹天,他在飯館裏喝酒解悶,忽然瞥見街上有個賣藥的老頭,掛著壹個賣藥丸和藥粉的藥葫蘆。當罷工結束,行人逐漸散去時,老人突然鉆進了葫蘆裏。

費長芳相當驚訝,認定老人是神仙。他買了酒和肉,恭敬地拜訪了老人。知道了他的來意,老人這次把他引到了這個葫蘆裏。他大開眼界,只見那些雕梁畫棟,繪花繪草的宏偉建築,就像仙山中的瓊閣,別有洞天。

後來費長芳跟老人學了十多天煉丹。臨走前,老人給了他壹根竹簽。他騎竹如馬,如雲行。我很快回到了我的家鄉。當時他家裏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十幾年過去了。好像神仙會活好幾年。從此費長方可以包治百病,祛疫除疫,使人起死回生。

還有壹個傳說是,醫術高明、樂善好施的隱士醫生謝園被世人稱為“壺翁”。公戶謝園,溧陽(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人,在城裏賣藥。沒有價格,就沒有治療。說話的人說:吃了這個藥,妳會吐的。如果有壹天康復了,什麽都沒用了。每天收集幾萬美元來幫助城市裏的窮人和饑餓的人。"

此外,還有壹個類似的傳說: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古史的壹些雜記:漢朝的夏天,河南發生了壹場瘟疫,死了很多人,沒有治好。壹天,壹位神奇的老人來到這裏。他在壹條巷子裏開了壹家不起眼的中藥店,門前掛著壹個藥葫蘆,裏面裝著治這種瘟疫的藥丸。

這個“壺翁”技術嫻熟,樂善好施。每當有人來看病,老人就從藥葫蘆裏掏出壹粒藥丸,讓病人用溫水送服。就這樣,喝了這種“壺翁”藥的人壹個個好了起來。

這些神話傳說都差不多。因為廣為流傳,行醫的人被後人稱為“懸壺”。醫生或診所的賀詞是“懸壺濟世”,醫生帶著“懸壺濟世”行醫。在他們行醫的地方掛壹個葫蘆,類似於飯店、客棧、妓院等門前掛的“蓋頭”。,它實際上是醫療實踐的標誌。

歡迎交流分享,敬請關註《歸山》

精品正版電子書推薦3||《故宮殘美女王(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