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身能延長壽命還是縮短壽命?

健身能延長壽命還是縮短壽命?

有很多幹了壹輩子的農民,也有很多每天靜坐的和尚。所以,長壽之道在於運動還是休息?

大象在野外能活200年,動物園裏的大象能活不到80年;兔子能活15年,而兔子只能活4到5年。可見野生動物經常跑來跑去,運動得好,所以活得久。像動物壹樣,經常做適當運動的人身體強壯,少生病,壽命長。魯《春秋》說得好:“流水不腐,親人不腐……”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得更清楚:“生命在於運動”。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對人體健康有益。劇烈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損和某些生理功能的失衡,導致人體生命進程縮短,早衰早逝。據報道,國外壹家保險公司曾對5000名運動員做過健康監測。結果顯示,許多運動員在50歲時就患有心臟病。大多數人的壽命都不如普通人,根本原因在於劇烈過度的運動。

相反,有很多人壹輩子很少做劇烈運動,比如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科學家,活到八九十歲。自古以來,大部分和尚道士都健康長壽,這與他們經常打坐不無關系。在動物界,被視為長壽象征的龜和鶴從不做劇烈運動。它們都是不活躍的動物。可見,休息也可以長壽。

但是,休息不能簡單理解為不運動。所謂“靜”,應該理解為“養心”。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要求人們“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孜孜不倦”,明顯主張生命在於養心養性。古人雲:“把心藏在裏面,怎能不生病?”其含義也是強調養心,而不是要求人們不運動。這種“靜”是廣義的,是相對於“動”而言的,只是要求人在“動”的基礎上適當休息。其實誰都不能缺少運動。沒有體力活動,組織器官就會衰退,工作能力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身體出現各種癥狀。國外有人做過實驗。臥床20天後,健康的年輕人心臟功能下降70%,血壓下降到危險水平,肌肉力量極度下降,仿佛得了壹場大病。

總之,保健的“靜態”和“動態”是對立統壹的,不應該完全割裂開來。靜態與動態並重,不可偏廢。俗話說“心要靜,身要動。”

關於醫療保健的每壹種說法都有特定的前提和適應對象。比如現在流行外國人晨跑,我們很多人也跟著跑,很多人嘗到了甜頭。但也有人壹大早起來,空腹快跑,大汗淋漓,突然暈倒,甚至休克死亡。發生了這樣的悲劇,我們不能假設晨跑壹定會傷人性命。因為正常情況下,晨跑對身體有好處。但是,當妳早上空腹運動時,熱量的主要來源還是靠脂肪分解。此時血液中的脂肪酸會明顯增加,可能會損傷心肌和血管。如果跑者有隱性冠心病或動脈硬化,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肌梗死。

把休息當成運動,如果不結合適當的運動,壹味的練靜態功,也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骨質疏松。這種變化在老年人身上更為明顯,因為老年人的骨代謝壹般會趨於下降。

而要想通過運動達到保健的目的,關鍵在於掌握壹個“度”。“適度”合理運動是有科學依據的,可以采用“規律運動”的方法:每周運動三次,每次20 ~ 30分鐘,散步、慢跑、遊泳、球類運動、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要遵循“適量運動”的方法,以運動中或運動後的脈搏數1分鐘為基準。因為年齡和體質不同,理想運動後的脈搏波動也不同。壹般220減去年齡就是最高脈搏數,劇烈運動不要超過這個限度。以最大脈搏數乘以60%作為理想運動脈搏數的下限,體弱者和老年人不適合劇烈運動,應取下限;如果脈搏數低於下限,說明運動量太小,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可以加大運動量。理想脈沖數的上限是最高脈沖數乘以85%。如果壹般人達到或超過上限,就要減少運動量。這樣的適度運動,動靜結合,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