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教史

道教史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和漢武帝都以橫掃四夷、侍奉諸侯、統壹政權、崇尚神仙之道而聞名於世。

現在有些學者簡單武斷地把秦煌和漢武與煉丹術混為壹談,求長生,迷信鬧劇,甚至束之高閣。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有些學者研究道家,卻不了解中醫(中醫和道家的關系最密切,所以必須壹起研究);有些學中醫的不懂道家,有些學道家和中醫的不懂歷史;有些人是學歷史的,但是不懂得用科學和客觀。而是狹隘地在所謂的“有神論、無神論”上做文章,或者用盲人摸象的方法進行主觀判斷,將今天的社會與兩千年前的社會進行比較,做出所謂的“專家判斷”。

誠然,如果我們能夠用科學的、宏觀的、唯物的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去研究它們,我們會發現,在它們裏面,在它們的背後,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和重新定位的東西,包括很多科學技術和很多現代人仍在追求的有價值的思想、經驗和精神財富。

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壹下,秦煌漢武的求仙活動給我們帶來了什麽樣的背景,什麽樣的影響和啟發。

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在秦皇漢武前幾千年,中國在歷史上就壹直崇拜和信仰“神和祖先”。這種信仰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沒有所謂的階級區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神仙的傳說、信仰和崇拜更加強烈,甚至提出了壹個人可以通過修行或者其他外在的方法而成仙的想法,促使很多人萌發了各種求仙或者修行的方式。這種尋仙活動和修煉方式對當時的人很有吸引力,導致了秦皇漢武的強烈推崇和親自實驗模仿。在皇帝的推動下,這壹時期的求仙修行活動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第二,秦煌漢武的求仙心理。事實上,歷史上的每個人,包括現在,都害怕“疾病和死亡”。期待健康長壽甚至長生不老,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是每個人最大的期待和“奢侈”。

即使佛陀說,人活在世上,都是在苦海中掙紮,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好的;上帝和基督說“天堂”是最溫暖的,但每個人都不會心甘情願地去彼岸。

道教從壹開始就提出“長生不老”的觀點,挑戰“生老病死”,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這正如英國皇家學者、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教授所說,“道家思想從壹開始就有長生不老的概念,但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個不朽的思想對科學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第三,“神仙”壹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死觀。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到70歲才稀罕”。而道教則提出“人活到80歲是短命,120歲是中年,160歲是長壽”,甚至“長生不老是福”。這也包括歷史上的近代,引起了壹些人的懷疑和詆毀,認為是“虛幻怪誕,巫術的怪話等。”

兩千多年後的現在,人們對“生”的渴望還是那麽強烈。世界醫學界壹直在對威脅人類壽命延長和健康的各種疾病進行各種研究和實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壽命的極限不僅僅是七八十歲。相反,120或160不是極限。人類科學研究、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的出現(僅從科學技術角度而言)認為,人們的“長命百歲、目光遠大”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並為之奮鬥的,這並不是壹個“荒誕不經”的想法,更不用說是壹個“無稽之談”。

第四,秦漢武時期的求仙活動,既繼承了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明,又促進了道教的產生和發展。

眾所周知,道教從壹開始就繼承了古代先民對“神”的信仰,相信“神”和“神仙”的存在。歷代道士也壹直在努力,借助古老的技術和超能力、智慧,壹步步接近“神”和“仙”,希望以最大的心願達到“長命百歲、長見識”。

道教就是基於這個因素,早期的方士去山上采藥,或探洋,或設方士。可以說,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求仙活動是生命存在的最早覺醒和實踐者。它們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道教的“長命百歲”理論和養生煉丹等壹系列活動,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古化學和冶煉學的發展,也促進了中醫和藥物學的進步和提高。這些神仙理論和實踐為漢末道教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為兩千年後的今天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寶貴的關於健康長壽的知識、經驗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