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99歲的老人自己照顧自己,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保健經驗。
老人有三個兒子,1個女兒。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49歲。現在,四代人生活在壹個屋檐下。幾年前妻子去世後,幾個孩子輪流照顧他。但他認為自己身體很好,現在自己做飯,自己生活。大兒子住在隔壁,有需要隨時可以照顧他。
合理飲食,多運動,心情平和很重要。
“退休後開始關註自己的保健工作。”陳介紹,他十幾歲的時候曾經喝醉過壹次。從那以後,80多年來,他再也不喝酒,也不抽煙。他的三餐定時定量。現在他三餐都吃稀飯。本來可以吃三碗,但他堅持“八分飽”,每餐吃兩碗左右。即使偶爾感冒,身體不舒服,他也會堅持吃兩碗。“我更註重肉和蔬菜的搭配。吃胖後會吃壹些洋蔥、西紅柿、山楂果、玉米棒子等。去油。”另外,“適度吃醋,糖,限油限鹽,就暢通無阻了……”
除了註意飲食,運動也必不可少。老人介紹,他從14歲開始騎自行車,已經堅持了80多年。“我覺得騎自行車需要手腳的配合,可以鍛煉人的平衡能力,是壹項很好的運動。”他說自己還能騎,但從去年開始,兒孫們覺得他年紀大了,騎不動了,就改成了步行。每個星期,他會步行到鄉鎮兩三次,距離約1公裏。此外,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他每天堅持按摩兩次,“從頭到腳,早上起床前壹次,晚上睡覺前壹次,每次壹小時左右。”老人介紹,這個大概可以按摩身上上百個穴位。如今,他對人體所有常見穴位了如指掌。
“這是我長期讀書的結果。”老人說,退休後每天堅持看兩個小時的書報,尤其是老人報和健康類報刊。通過讀書看報,他不僅鍛煉了腦力,還了解了人身上的穴位,學會了壹些簡單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壹次我覺得大腿酸痛麻木,就去搜索資料,去藥店買藥。結果真的緩解了。”老人說,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喜歡刨根問底,自己找出原因。他在以後的生活中會更加關註它。“有句話說,他是他最好的醫生。”
除了飲食和運動,老人覺得情緒平和很重要,因為高興或生氣都會生病。“無欲則剛,無欲則剛,要壹直開心,學習夠了,調整好情緒,妳就長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