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2020年第四屆世界中醫英語翻譯大賽原文

2020年第四屆世界中醫英語翻譯大賽原文

第四屆世界中醫英語翻譯大賽原文:中醫的健康觀,山姆,[1]至於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生物遺傳、生活環境、行為和醫療條件。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指人處於良好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狀況”。[2]但有五千年歷史的中醫對此有更廣泛的理解。[3]在宏觀體系上,中醫把人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放在天地中進行考察,探索它們之間的同構和振動,從而形成了相應的“天地人”醫學模式。《蘇文》說:“天壓倒地,萬事俱備,人不貴。人與天地之靈而生,四時之法而成。”唐代醫生王冰也說:“不認同四時之和,則患八風,失於道,則幼稚,不久滅亡。”"因此,身體健康的人會獻身於天堂."春夏炎熱,人們偏愛冷飲,會傷陽,而秋冬幹燥寒冷,人們多吃辛辣食物,會傷陰。所以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人的氣血要和四季相壹致。【4】在對立平衡中,中醫認為健康就是身體處於陰陽調和的狀態。《黃帝內經》說:“陰平陽為密,靈為治;陰陽相分,精絕。”如果生命隨波逐流,陰陽雙方都會推動生命運動;當生命逆勢運行時,陰陽都制約著生命的運行。這壹過程反映了自然界優勝劣汰的規律,是中華民族養生的基本哲學。[5]在形神關系上,中醫主張二者合壹。“形”是指有形的身體,包括五臟六腑、筋骨、肌苔、五官九竅等生理組織器官;“神”是指思維意識、情感心理、智力、智慧等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形為神之家,神為形之主;無形者,無神之命,無神者,無形之命。”當兩者不平衡時,會導致身體虛弱,甚至死亡,而在醫學實踐中,則是“粗以保形”、“精氣神以上”[6]在心態的控制上,中醫強調“以義為本”。人生病,大多是因為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作祟”“神存內,病安”?《傷寒論》中也有“四時脾旺不受邪”的說法。由此,中醫形成了完整的“虛證”理論。與西醫相比,這是中醫最原始的思維,使得西醫的許多疑難雜癥在中醫理論中得到合理解釋,在臨床上取得理想療效。【7】在疾病預防方面,中醫提倡“治未病”。《蘇文巴沈正論》曰:“上工欲存其芽,必先見三分之氣而等九次,不能打則存之,故上工也。下班拯救,是壹種成功。“《淮南子》也說,“良醫常治病無病,故無病;聖賢常醫人無苦,故無苦。“應該說,與西方預防醫學不同,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強調如何提高人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素質,在幹預非生物致病因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重視‘人’先於‘病’。[8]此外,與西醫的理想健康模式相比,中醫蘊含著動態的健康理念,不僅需要不斷適應外界的變化,還需要隨時調整自身的平衡。中醫的藏象學說、五行學說、三因學說、七情觀念對此作出了深刻的詮釋,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健康養生理論體系。[9]總之,中醫養生理念根植於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整體觀詮釋生命現象,造福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