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對《浮生六記》的思考

對《浮生六記》的思考

對《浮生六記》的思考

好書難遇,喜歡的好書更難。

。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公認的好書,但是我讀的時候發現,有的好書晦澀難懂,有的好書枯燥乏味,很多時候就算咬緊牙關也讀不下去。《浮生六記》是過去半年發現的又壹本好書,壹口氣讀完。

炎炎夏日,作者溫柔細膩、恬靜淡泊的文筆,以及字裏行間的真情流露,如山間清泉緩緩流過心頭,讓人愛不釋手。顧名思義,《六記》分為六章。作者從夫妻家庭生活,日常閑適優雅,寫人生坎坷,養生啟蒙,遊歷四方。書中最感人的是第壹章《閨中樂》,作者詳細記錄了自己和妻子陳雲從童年到婚禮再到婚後生活的真情實感。讀完壹篇又壹篇的文章,讓人感受到無數年沈澱後的溫柔與靜謐,想起曾經擁有的壹切美好,不禁自問。我們都有過這些美好的東西。為什麽我們每天的怨恨多於愛?

作者沈復,生於清朝乾隆年間。他壹生都是壹個不光彩的官員,但由於家庭變故,他變得窮困潦倒。他留下的這本書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但他在當時的社會中並不十分重要。在那個年代,誰會在意壹個普通人的內心世界?哪怕是那麽精致,濃郁,美麗,純粹。當今社會也是如此。誰會關心壹個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窮人?正如路遙先生所說,“人們寧願在乎壹個窮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雞毛蒜皮,也不願在乎壹個普通人粗糙的內心世界……”

作者沈復的妻子雲娘,溫柔,溫柔,懂事。她不僅引用了作者梅綺的案例,而且還是她的紅顏知己。他們朗誦詩歌,修剪玉蘭和竹子,壹起在風景中旅行,並對月亮許下真誠的諾言。但願下輩子妳是男的,我是女的...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柔情,在他們身上是那麽真實感人,恐怕每個人都會向往這樣的感情。

可惜美好的感情總是要經歷太多的風風雨雨。這麽漂亮的新娘,公婆看不上,夫妻被迫離家。沈復作為幕僚收入微薄,妻子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她14歲的女兒早早被收為童養媳,12歲的兒子被送出去當學徒,母親在顛沛流離中大病去世,眼裏只留下“來生”二字...讀到這裏,我淚流滿面,世道艱難,不能只靠善良和美好生活。人活著,生存永遠是第壹位的。要實現理想,首先要有生存的保障,否則任二才窮得難以照顧妻兒,沒有采菊的心情。

有人說書中最後兩章不是作者的原著,但我看不出區別,覺得最後壹章大有可取之處。比如有這樣壹個關於養生的建議:“嘴裏話少,心裏事少,肚子裏飯少。有了這三件小事,神仙就能來了。酒要節儉,怒要速懲,力要使。據此,此病罕見。”書中還有壹段摘自王陽明先生關於讀書的真言,值得所有讀者學習:“讀書時,知心不堅,即能除之;有心趕路,就去;有多誇多鬥之心,即除之。就這樣,整天和聖賢們在壹起,也只是印刷的事情,這是壹顆純粹的心。讓他學習,他也只關心這個。何必呢?”……

書中我不能認同的是關於作者納妾的問題。尼姑真的不可能主動為丈夫納妾。而且作者外出當工作人員,出入煙花柳巷,甚至用大寫字母特寫。評論家們實際上認為這是壹個男人的真實本性,但他們真的不同意。可能當時人們的觀念和現在很不壹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