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補中益氣。紅棗對健康有很多好處。民間有句話叫“壹日三棗,終身不老”。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性溫,能補中焦,養血安神,是冬季進補佳品。它含有豐富的鐵,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病後體虛、貧血患者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建議用鐵鍋炒紅棗,泡水喝,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中加入桂圓可以當茶喝,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當歸:活血散寒。在寒冷的天氣裏,食物可以幫助人們禦寒。1800多年前的經典中醫《金匱要略》中就有特別適合寒冷季節的“當歸生姜羊肉湯”。主要成分之壹的當歸,被歷代醫家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不僅適合女性。凡血虛血瘀者均可嘗試,如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便秘、虛寒腹痛等。
白蘿蔔:消火化痰。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十壹月參加蘿蔔賽”。白蘿蔔是冬季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認為肺是“嬌貴之臟”,是外感邪氣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要特別護理。白蘿蔔性涼,味甘,味辛,屬肺胃經。特別適合肺胃熱、痰多、脹氣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者食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好的夥伴:如果想起到止咳的效果,將白蘿蔔與冰糖混合,達到化痰潤肺、中間止咳的作用;如果想抑制咽幹、疼痛的癥狀,可以將白蘿蔔、青果煎服當茶喝,可以緩解肺胃熱引起的咽痛。
紅糖:祛瘀散寒。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能“溫補之,溫通之,溫散之”,有化瘀、暖胃、健脾止痛之功效。紅糖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尤其是大病初愈的老年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這是壹種物美價廉的滋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提煉的粗糖,保留了較多的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黃芪:益氣固表。冬天天氣突然變冷,心腦血管疾病高發隨之而來。身體虛弱、容易感冒、怕冷的人也需要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生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壹直被認為是補氣固表的專家。其性平屬於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以上兩類人。黃芪具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使用有助於增強體質,緩解疲勞。
芡實:健脾祛濕。芡實又名“雞頭飯”、“雞頭”,是壹種滋補食品,能健脾祛濕、強腎止瀉。具有養而不澀,防燥不膩的優點,適合傳統的“養冬”觀念。蘇東坡的養生之道,強調吃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