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1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感受ABA '的結構,能夠準確區分低音和高音。
2.創作出與音色和節奏相匹配的動作,並隨著音樂獨立展現A段的緩慢抒情和B段的明亮跳躍。
3.體驗音樂遊戲中與同齡人合作的快樂。
4.試著模仿歌詞,並願意談論歌曲的含義。
5.熟悉歌曲的旋律,為歌曲創造動作。
活動準備:
1.課件
2.體驗準備:孩子已經感覺到低沈和輕盈;聽音樂,玩角色遊戲。
活動流程:
首先,故事介紹。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壹個故事。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小動物?讓我們壹起來聽。
故事:壹天早上,森林裏的空氣真好。今天誰是第壹個起床的動物?(老師的動作模仿)對,是大象(播放課件)。大象搖著長長的鼻子,邁著沈重的腳步,慢慢向我們走來。(老師哼哼短語)11 | 31 | 13 | 1 |,大象旁邊。(老師低聲說話)問題:大象聲音怎麽樣?(粗、低、重)這時,壹只小動物聽到了大象的聲音。是誰呀?(老師的肢體模仿)對,是鳥(播放課件)。它振翅飛翔。(老師哼著旋律)小鳥壹邊飛,壹邊說:“新的壹天開始了,大象先生,妳好!”(老師用清晰的聲音說話)問題:鳥的聲音和大象的聲音相比如何?(薄而脆)
第二,懂音樂
1.第壹次聽音樂的林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壹首曲子。這首音樂是關於大象和鳥的故事。大家壹起來聽聽,聽聽音樂裏哪裏像大象。哪裏聽起來像鳥?我會和妳壹起聽。
聽的時候,老師的指令:誰在這裏聽?牢記在心。這裏呢?仔細聽著。有多少聲音?是的,兩個壹起。
問題:妳剛才在這段音樂中聽到了誰的聲音?妳是怎麽聽到的?妳聽到的聲音是粗還是細?妳聽到的那個又粗又低的聲音是誰?(大象)還有另壹個聲音。是誰呀?鳥的聲音是什麽?
2.了解高音和低音老師總結:除了悅耳的旋律,還有壹種音樂叫高音和低音。低音聽起來就像我們今天聽到的大象的聲音,很重很重,像在地上走壹樣。音樂中還有壹個高音部分,聽起來像鳥兒在天空中高高飛翔的清脆叫聲。由於高音和低音的變化,孩子們可以壹下子猜出誰是大象,誰是小鳥。
3.第二次聽歌帶著問題聽歌:這壹次,我們仔細聽聽誰先出來,誰接著出來?音樂最後怎麽了?
第三,角色遊戲
1.用肢體動作來表達音樂形象。妳們都能聽到大象在哪裏,鳥在哪裏嗎?然後當妳聽到他們是誰的時候,學著做他們的動作,好嗎?
2.用兩只手分別代表大象和鳥。
剛才小朋友用整個身體表演大象和小鳥,那麽如果允許妳用壹只手當大象,另壹只手當小鳥,可以嗎?如果我們聽到大象的聲音,我們就用右手慢慢擺動。如果我們聽到鳥的聲音,我們用左手在天空中飛翔?如果妳聽到兩個在壹起呢?對了,雙手壹起動。讓我們準備好小手,跟著音樂試試吧。
3.角色扮演音樂
(1)看大屏幕,找遊戲規則。
大象和鳥也玩音樂遊戲。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麽玩的。
問:妳發現了什麽?他們是隨便走走還是聽聽音樂?聽到低音誰會去?大象怎麽樣了?隨著音樂的節奏緩慢而沈重地行走。聽到高音了嗎?鳥是怎麽飛的?當低音和高音同時出現時,大象和小鳥做了什麽?嗯,他們走到壹起,壹只大象找到了壹只鳥做朋友。相愛是如此的溫暖。
(2)兒童扮演角色。孩子想玩遊戲嗎?誰想表演大象?誰想表演壹只鳥?聽聽音樂,試壹試。
(3)大象還有更美的動作嗎?(喝水,抖腳,洗澡,噴水)小鳥還有更美的動作嗎?(漩渦,高飛,低飛,吃蟲子)小朋友互換角色,做遊戲。
四。推廣活動
大象和小鳥有點累了。我們找個地方休息壹下吧。大家都在休息的時候,我請了兩個小樂器(鼓和三角鐵)。
老師打鼓問:妳覺得這是誰的聲音?(大象)老師彈三角,問:這聽起來像誰?妳想敲門嗎?下次我們用小音樂演奏大象和鳥的聲音好嗎?
建議:老師可以選擇低音和高音交替的音樂。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故事-角色遊戲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抓住小班小朋友的興趣點。孩子們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活動,獲得了音樂素養、動作協調、遊戲有序的多維發展。活動過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有效實現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具體表現在:
1.在活動導入部分,直接進入主題。老師把音樂難的部分放在前面,從故事開始。選擇的故事人物非常符合音樂特點。可愛的大象和小鳥是小班兒童最常見、最熟悉和最喜歡的小動物。活動中,老師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輔助教學,課件畫面直觀、動態,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采用這種策略,既能迅速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又能化解難點,更好地幫助孩子初步感受音樂低沈輕快的特點。同時為下面感受、理解和表達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2.第二個環節是幫助孩子理解和感受音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關鍵環節。因為孩子能否真正理解音樂,直接關系到下壹階段音樂遊戲的水平。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關註小班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時刻提醒孩子把音樂和動物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采用了邊欣賞邊提問、暗示性提問、啟發性提問等方式,在幼兒欣賞、理解、感受音樂的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為角色遊戲環節——幼兒對音樂的表演奠定了基礎。
3.角色扮演是本次活動中兒童音樂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這壹環節,教師註重幼兒音樂與動作的有機融合;註意兒童音樂遊戲的規則;註重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但是由老師創造的遊戲的難度是遞增的:
(1)讓孩子用肢體表達音樂,體現了他們的自主性。孩子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壹樣的,老師遵循孩子的這壹特點,不做具體要求,讓孩子自由表達。采用這種策略的好處是調動每個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用兩只指定的手演奏音樂,鍛煉了孩子的註意力分配能力,對孩子來說難度更大,更有挑戰性。
(3)增加遊戲規則——要求幼兒在演奏音樂時註意音樂的特點,按照音樂的節奏來行動,這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老師把遊戲規則的制定權完全交給孩子,可以嗎?這對小班的孩子來說是不現實的。這裏林老師處理的很好,讓孩子在看課件和欣賞音樂中尋找遊戲規則,既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也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
(4)讓孩子嘗試分配角色做遊戲,體現了合作意識的培養。個人更難和同齡人壹起表演音樂,玩遊戲。不過由於前面環節的鋪墊,小朋友的配合還是很愉快的。孩子們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4.拓展活動,老師的設計巧妙新穎。樂器展示-妳想玩嗎?激起了孩子參與下壹次活動的欲望。
幼兒園小班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認識桂花,知道桂花的色、形、香。
2.知道桂花是秋天的花。
3.試著畫壹幅桂花。
4、讓孩子學習初步的錄音方法。
5.能夠大膽開展實踐活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室外場地的桂花樹,桂花的圖片,畫筆和我自己的手。
2.孩子對桂花的香味和顏色有壹定的了解。
活動流程:
1,引出主題。
引起好奇心:這段時間,孩子們有沒有聞到壹股香味?誰知道這味道是哪裏來的?
展示桂花圖片,認識桂花。這是什麽花?它看起來像什麽?
老師帶領孩子讀童謠:金桂樹,金桂樹,銀桂樹,銀花,金花,銀花,秋風吹,香香滿堂。
2.帶領孩子出去觀察桂花。
站在樹下聞聞花香。
提問:
桂花樹的香味從何而來?
桂花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
除了這種顏色的桂花,妳見過其他顏色的桂花嗎?(如果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不同顏色的桂花枝讓孩子觀察。)
3.妳想把這美麗的桂花畫在紙上嗎?老師示範如何畫桂花。
老師示範繪畫,強調桂花的特征,如形狀、顏色等。
4.孩子們試著畫畫。
教師巡回指導孩子們繪畫。
5.欣賞美麗的桂花。
把小朋友畫的桂花放在桌子或櫃子上,供大家欣賞。(鼓勵孩子在中大班給家人或兄弟姐妹發桂花圖片)
幼兒園小班教案第三條活動目標:
1,享受有朋友的快樂,願意過集體生活。
2.在遊戲中,妳可以用簡單的動作和妳的朋友交流。
準備材料:玩具籃
重點難點:能夠用動作和好朋友分享玩具。
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
活動流程:
1.說說妳的好朋友吧。
問題:誰是妳的好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妳們喜歡壹起做什麽?妳有多少好朋友?
2.孩子用行動和語言表達對好朋友的愛。
比如,孩子可以互相說:妳是我的好朋友。然後牽手或者擁抱。
3.和好朋友壹起唱歌,玩遊戲“找朋友”。
4.讓孩子們和他們的好朋友玩壹個玩具,和他們壹起做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第四條活動目標:
1,吃午飯要懂得自己吃,不要別人餵。
2、學習壹些獨立用餐的基本方法:學會使用小勺子,可以把壹勺米飯放進嘴裏慢慢咀嚼。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掌握壹些獨立進食的基本方法,改變依賴進餐的習慣。
活動準備:
生活區角落活動:舀壹小勺
體育遊戲:餵養小動物
餐廳環境布置:自己吃飯真有本事,有若幹小鏡子,有若幹小獎品。
活動流程:
感性討論-實際操作-強化鞏固
1,感知討論
(1)餐廳環境布局“自己吃飯真有本事”。利用環境隱性教育手段,讓孩子潛移默化,自己吃。
(2)演示“學會使用小勺子”。請給幾個小朋友演示如何使用小勺子,然後讓小朋友說說誰采取的方法對不對。老師隨後示範了如何正確使用勺子:左手拿碗,右手拿勺子,拇指、食指、中指握住手柄,無名指、小指握住,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3)照照鏡子。“我們的牙齒真的很能幹。”建議吃零食時,給每個孩子壹面小鏡子。首先打開他的嘴巴拍張照片,看到他嘴裏有牙齒和喉嚨。然後放壹個零食在他嘴裏,看原來的零食怎麽越來越碎。最後咽到哪裏了?讓孩子直觀地感知到自己的牙齒真的很能幹。吃的時候要壹顆壹顆的咀嚼吞咽,這樣才能吸收營養,長大。
2.實際操作
(1)生活角活動:在生活角裏放壹些玻璃殼或各種豆子,讓孩子練習舀小勺子,掌握小勺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2)體育遊戲“餵小動物”,讓幼兒扮演飼養員的角色,給小動物餵食(用小勺子舀起“食物”送進小動物的嘴裏),看哪壹組飼養員餵得快、多。
(3)孩子吃飯時,註意督促和提醒孩子正確使用小勺,壹勺壹勺往嘴裏舀食物,細嚼慢咽。對於特殊的孩子,先讓他們咀嚼吞咽,逐漸讓他們用勺子吃飯。
3.加強和鞏固
建議可以不定期的在午餐的時候發壹些小獎,給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用餐的孩子發小獎,激發孩子獨立用餐的積極性,逐漸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擴展
要通過家裏的窗口,向家長宣傳孩子自主用餐的要求,要求孩子在家和在園裏壹樣,家長不得安排。要盡量培養孩子獨立用餐的習慣,隨時和家裏保持聯系,溝通了解孩子用餐的情況。
百科:午餐是壹天中中午的壹頓飯,時間壹般在中午12左右。壹頓營養豐富的午餐為人們提供了整個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壹種主食:米飯或者面條,饅頭也是北方的主食。肉類:或蛋類提供蛋白質;蔬菜;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