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施鄉村振興是為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增強農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農村可持續發展機制。從歷史上看,農村的繁榮是中國歷史繁榮的標誌。從歷史的角度看農村的地位和作用,鄉村振興和復興也體現了在中國農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歷史和現實的統壹。
2.鄉村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是“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壹定程度上提高了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有利於幫助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3.目前,我國農村存在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後等現象。經濟發展需要壹體化,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不容忽視。
4.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以農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為基礎,以農村的主動性為重點,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建立全新的城鄉關系。
如何振興農村經濟發展;
1,工業繁榮是關鍵。
產業繁榮了,農村才能繁榮,經濟強大了,才能得人心。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2.生態宜居是關鍵。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快農村自然資本增值,實現人民富裕和生態美好的統壹。當前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體系,有序退出超負荷的邊際產能。
加快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讓生態環境保護不吃虧,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讓更多人吃上生態大米。
3.鄉風文明是保障。
振興鄉村,既要充實口袋,也要充實大腦,不能讓傳統鄉村文化被破壞或替代。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通過這些措施,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良好的道德習慣,構建幸福家庭、熱愛農村、和諧社會。遏制辦大事辦大事,給個好葬低標準,攀比人情等舊的條條框框。
4.有效治理是基礎。
當前,農村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家庭分散等問題突出。只有夯實基層基礎,才能保證鄉村社會充滿活力。要抓住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牛鼻子”,著力解決農村社會“散亂”問題,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律保障的現代農村社會治理體系。讓農村的每個家庭都緊密聯系,守望相助,貼近幹部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