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陸羽與《茶經》文本的主要內容

陸羽與《茶經》文本的主要內容

陸羽,名疾有字鴻漸,生於唐朝。他小時候被托付給壹個佛寺。從小學習刻苦,學識淵博,詩文俱佳。他也清高,淡泊名利。

陸羽對茶有著特殊的興趣和感情。常與皎然、等談茶,對茶葉的植物學特征、采制、烹飲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他壹生寫了很多書,但“茶經是傳世之作,其書無壹傳世”。

《茶經》是壹部結合歷史和現實考察的茶葉專著。全書分為十大經典,七千多字。主要有兩個方面:壹是茶樹的植物學特征及其加工制造,“壹源”茶的名稱考證,茶樹的特性、生境、栽培、品種鑒定和利用;“兩個工具”記住采茶工具;《三創》記載了茶葉的加工過程;“八地”茶樹的地理分布。第二,泡茶和喝茶。“四器”記住了煮茶、喝茶的工具;“五煮”記餅茶的沏茶(焙、煮、研)法;《六飲》記住飲茶法;《七事》是壹部史料匯編。前者與農學有關,主要內容是“壹的起源”;後者與飲茶有關,主要內容是“五煮”。

《茶經》系統總結了當時采茶和飲茶的經驗,全面論述了茶葉的起源、生產、飲用等各個方面,傳播了茶產業的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創了中國茶道的先河。而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整的茶經,除茶法外,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以後所有的茶書都以此為藍本。

據史書記載,由於茶經的問世,“天下可學飲茶”,雖然言過其實,但陸羽的茶經確實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茶葉種植、制茶、煮茶、飲茶方法在6-7世紀傳入朝鮮。日本的佛教徒和僧侶不是空的。他們帶來了8世紀中葉至9世紀初的糕點、茶葉和茶籽,在日本滋賀縣種植。後來,在和尚程的倡導下,煮茶和品茶發展成為壹種特殊的藝術——茶道。茶道還吸收了宋代寺廟中的茶道,不僅成為上層社會的交際手段,也成為佛教寺廟中的壹種講經修持禪的方式。這些都受到陸羽《茶經》的影響。可以說,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產物,陸羽是茶文化的傳播者。

因此,後人尊稱陸羽為茶聖,茶業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