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自然的思想可以在道家著作中找到。比如《老子》壹書中有“人練地,地練天,天練道,道練自然”的說法。
我們可以從道家思想中總結出道家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所以這個理念本質上是自然教育的表現。
最近聽了中國蒙臺梭利協會段雲波教授的公益講座,對幼兒教育有了壹些新的思考。
道教是自然的。萬物都會經歷重生直至死亡,這是大自然發展的規律。不管人的意誌如何,我們生而為人。我們必須遵守法律並依法行事。
比如,懂得養生的人都知道,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保養我們的主要器官: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
比如午飯後,我開始犯困。為什麽?《黃帝內經》有雲:“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眠。”陰陽交替是養生的關鍵。
人體在兩個地方循環的時間是午夜12,中午12。這時候妳需要安靜下來,等待循環順利連接。
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有壹定的規律。老話說,多聽,多看,多擡頭;四撐五抓六轉;七坐八爬九站;我可以壹個人走12個月。
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讓孩子按照自己內心的節奏發展,不要做任何鼓勵孩子成功的事情。
說到這裏,我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了激進的錯誤。孩子5歲左右。早上起床後,他總是慢吞吞的,洗臉慢,刷牙慢,穿鞋慢。結果早上他爸和我就說了壹句話,快點,快點,快點。可惜效果壹點都不好。小家夥眼裏經常有淚水,仿佛在訴說我已經盡力了。
後來他長大了壹點,我們改變了策略,晚上按時睡覺,早上起得早壹點,這樣早上就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壹系列的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動作發展得更好,稍微提醒壹下就能做得很好。這是內在發展的外化。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孩子也是如此。耐心點,總有壹天他會財富綻放。
走進大自然。學過瑜伽冥想的朋友都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給了我們豐富的食物。在大自然中學習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裏路。走進大自然,聽蟲鳴鳥鳴,看花開花落,享受四季的變化,讓孩子體驗世界,在探索中學習,用感官刺激加深對事物的理解,這是課堂之外的。
電影《壹代宗師》裏說,見天地,見眾生,見己。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在看到各種紛擾之後,他們最終會明白,成長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永遠不要打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