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安認為中醫養生之道在於“順應四時”。從保健的角度來說,雖然人體本身具有適應能力,但如果了解和掌握了自然變化的規律,就會主動采取保健措施來適應其變化,保持健康,增強正氣,避免邪氣的侵襲,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首先,妳要靜下心來,要冷靜沈著,要冷靜和諧。不要生氣,這樣才不會生氣。”張喜安說,夏天不要急躁,要保持健康和休息。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夏天屬火,應在心中,藏在心中,樂在心中。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相對較多,汗液是心之液,最容易消耗心臟,引起氣短、乏力、心慌等不適。夏季的高溫也容易幹擾心神,導致心緒不寧,煩躁易怒,活動過度。不難發現,夏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的季節。因此,夏季養心尤為重要。想要養心,壹定要避免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少想少欲。
其次,夏季養生飲食應避免護脾。張喜安說,中醫把脾胃稱為“後天之本”,即人體生命活動的延續和精氣氣血津液的充實都依賴於脾胃的運化,可見保護脾胃是多麽重要。夏季以濕為主氣,脾喜燥惡濕。濕氣最容易傷脾,影響脾胃的運化,所以夏天容易疲勞,食欲不振。夏季人們往往貪食生冷,導致脾胃陽氣受損,出現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當脾胃受傷,運化水濕的能力減弱,人體濕氣加重,就會出現肌肉酸痛、頭重身輕的情況。“保護脾胃,市民朋友少吃生冷,也可以吃壹些健脾利濕的產品,比如山藥、米仁等。”
此外,張喜安還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稍微註意壹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夏天是大家都知道的,也要懂得避寒。夏天,避風如避箭。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舉之數變’。夏天毛孔擴張,普通感冒更容易侵入體內。”張喜安提醒,夏季空調溫度過低,甚至有些人不可取對著風口吹,容易引起頭痛、風寒、面癱等疾病。尤其是睡覺的時候,盡量避開風。
編輯姜語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