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沐浴養生
1,飯前30分鐘洗漱增強食欲。
食欲不佳、食欲不振的人,可在飯前30分鐘自覺洗澡,用熱水刺激胃部,待身體溫熱後再用溫水在胸部周圍噴水,每5秒休息1分鐘,重復5次;如果有浴缸,可以先用熱水泡壹會兒,同時用鼻子吸氣使腹部隆起,再用嘴呼氣,然後用稍微溫熱的水沖洗腹部。這種交替刺激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欲。胃酸過多、胃潰瘍者,用熱水浸泡3-4分鐘,可控制胃酸分泌。
2.沖洗關鍵部位,緩解身體疼痛。
對於慢性肌肉損傷,局部僵硬,風寒血瘀引起的疼痛,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多加幾個動作。洗澡時,在疼痛部位噴40度熱水,約10分鐘,特別是頭、肩、腰等容易疼痛的部位。可以邊沖邊做拉伸運動,來回轉動,逐漸打通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因提重物或被撞而閃腰的人,受傷後不宜立即洗澡,否則會加重疼痛。疼痛緩解後,用40℃熱水浸泡10-20分鐘,有助於消炎止痛。由於腎氣不足而引起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可以通過腰部熱水來回洗澡,做適當的腰部屈伸運動來緩解。
3.洗澡時深呼吸,緩解便秘。
很多人在季節變換,工作勞累的時候,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的癥狀。除了日常生活調理,洗澡時可以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同時從腹部大呼壹口氣,重點淋浴腹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加強血液循環,緩解便秘,預防痔瘡。對於神經性便秘患者,可用40度熱水沿腸道沖洗3分鐘左右,再用25度溫水沖洗10秒,反復5次左右,可加強大腸蠕動。
4、熱水加生姜驅寒。
很多女性和體寒的人經常會覺得渾身發冷,手腳容易冰涼麻木,即使是夏天也是如此。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多是因為氣虛血虛,導致血液運行不暢,供血不足。這類人有空可以多泡泡浴,熱水中加入生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洗澡的時候,可以用40度的熱水洗肩膀和膝蓋以下,邊洗邊做肩膀上下運動和踩腳運動。充分暖背後,可以用冷水10秒。反復5次,冷水熱水交替淋浴,血管由冷到熱不斷擴張收縮,達到疏通血液的目的。但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盡量避免寒熱交替。
5、搓臉洗去疲勞。
因為臉上有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經,所以偶爾壹次,會讓人立刻感到神清氣爽。辛苦工作壹天後,在浴缸裏搓搓臉。熱水可以更好地刺激這些神經。在摩擦力和水溫的雙重作用下,面部血管受熱擴張變粗,血液循環加快,面部肌肉得到拉伸,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讓妳的臉保持緊致紅潤。長期堅持可以預防面神經炎和視力下降。
按摩時,兩掌在臉上上下摩擦,直至面部發熱。力度可稍重,壹秒壹次,揉3-5次,每次不少於3分鐘。幹性皮膚的人不宜過重或過快,以免摩擦皮膚。但需要註意的是,40度的水溫最能消除疲勞。如果水溫過高,消耗的熱量多,不但不能消除疲勞,反而會感到不舒服;水溫過低,會使血管收縮,不易消除疲勞。
6.按摩足部,緩解疲勞和水腫。
中醫認為“百病皆始於氣”,腳步沈重、浮腫多是人體中氣不暢,導致血液循環受阻所致。另壹方面,腳上的神經比較密集,所以在洗澡的時候重點刺激各個部位的反射區,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轉。可以用40度的熱水從腳趾到腳背來回洗澡,然後洗腳踝和腳掌3分鐘,再用低溫冷水洗同壹個地方10秒左右,同時邊洗邊動,反復幾次,刺激穴位,疏通氣血。
二、洗澡的註意事項
1,飽餐後不宜洗澡。
吃飽飯,洗個澡,舒舒服服地上網,聽起來多美好啊。但是,這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因為飽餐壹頓後,胃要消化吸收食物。如果此時洗澡,會導致皮膚血管擴張,大量血液集中在體表,腹腔供血相應減少,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胸悶、頭暈、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厥。所以,吃完1-2小時後洗澡比較合適。
2.劇烈運動後或饑餓時不要馬上洗澡。
如果劇烈運動後馬上洗澡,容易造成心腦供血不足,甚至暈厥。如果餓了就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引起頭暈目眩、全身無力,嚴重時甚至會出現低血糖昏迷。
3.洗完澡後不要馬上睡覺
雖然洗澡可以改善睡眠,但洗澡後不宜馬上睡覺。因為洗澡後體溫會升高,不利於幫助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洗澡時間最好安排在睡前1-2小時。洗完澡可以做壹個補水面膜或者聽輕音樂,等壹切都平靜下來後再安心睡覺。
同時需要註意的是,洗完澡睡覺前壹定要吹幹頭發。如果枕著濕發睡覺,不僅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還容易引起頭痛。
4.不要長時間洗澡。
有些人喜歡洗澡,甚至喜歡在浴缸裏聽音樂。但是洗澡時間太長對身體不好。因為洗澡時間過長,容易使人疲勞,容易造成心臟缺血缺氧。嚴重時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心律失常、猝死。此外,如果洗澡時間過長,頭部供血會相應減少,容易導致腦缺血,發生意外。所以,如果洗澡的話,需要20分鐘。
壹天的疲勞過後洗個熱水澡,不僅能及時消除疲勞,還能讓妳神清氣爽。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