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練習太極拳中的站立式無桿樁

如何練習太極拳中的站立式無桿樁

本文是根據李在太極傳道學課上的演講錄音整理而成。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進入這個階段——重新認識自己。我們要用道和太極作為壹把尺子,壹陰壹陽,來衡量自己,我們會發現那些不符合道的東西,我們就是要破壞它們。我們已經習慣了變態的習慣,習慣了自然。改變這個習慣,回歸自然。未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在尋找如何自然。

改變我們的習慣,要從我們的思維習慣開始。我剛才給妳看了推拖東西的習慣,就像這些習慣。基本的思維習慣就是兩個字。倒過來,把“我要”改成“要我”。我們的習慣是我想要的,看起來很正常。我要吃飯,我要舉東西,我要反抗妳,我要把妳打出去,我要我的孩子將來成為鋼琴家,這些都是妳想要的,但我不知道妳想要的對不對。現在倒過來,妳要我做什麽,妳要我客觀的做什麽,而不是我想做什麽。這個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我練拳”和“我練拳”的觀念壹改變,馬上就有不同的效果。

我的壹個學生練習太極拳已經很多年了。當他找到我時,我請他打拳擊。他有壹場拳擊比賽。我說他倒著練。他納悶:我練了這麽多年,老師在北京很有名氣。怎麽才能倒著練?我說妳把“我練拳擊”理解為“我練拳擊”。“我練拳”是指我練這個拳,我練這個拳主要是:“我用那個拳練自己”是不壹樣的,我用拳中的方式和道理來改變自己。這兩種境界完全不同。“我練拳擊”,我練得積極,練得好,但這是我的拳擊。我不管這拳怎麽樣,我要練他。《拳擊我》不壹樣。同樣的動作,以拳練我,以拳放我,以拳量我,我被動。

拳擊是主動的,我是次要的。看起來是我在動,其實是拳擊要我這樣動。很多練過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我說我做壹個動作要拉單鞭,其實不是我要拉單鞭,而是這個單鞭要我拉,他要我拉他,我要拉單鞭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兩個意境。

有壹個全國性學校組織的活動。這三天我第壹次告訴孩子。我們的錯誤習慣就是我想要我的孩子。妳不把自己融入孩子,而是我多麽想要我的孩子。為什麽孩子壹定要做妳想做的事?妳永遠無法和孩子和睦相處。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成年人的問題。孩子們需要我做什麽才能把我變成我?暑假的時候送給北師大的全。

國內某中學校長講課時,我說這是教育失敗的壹個重要原因。我總是想要我想要的。我們這些當官的,要看看老百姓是怎麽需要我們的,倒過來,不要總沈浸在我想要的東西裏。否則,我們就會失敗。

思維習慣改變我要我,改變思維習慣改變行為習慣。改變行為習慣要改成兩個字:我可以,想做就能做,壹定要知道,壹起做。我的身體可以服從我新的思維習慣,我需要能夠做到這壹點。當妳想要我的時候,我希望能夠跟上我內心的需求。我們學習功法的下壹步就是做妳要我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太極拳道修的核心內容。

我來告訴妳無桿樁工作的要點,讓妳有個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兩個月後,每個人都可以按照無桿工作的要求進行自我修養,這就是兩個月課程的目標。

無桿樁工作兩個月就完成了嗎?不是,只是無桿樁工作的基本要求。告訴大家妳能行。我現在已經站了50年了,我還在站著,不是壹會兒,而是壹輩子。學習有階段,培養無止境。今天我還是覺得自己站得不夠高,還沒有真正理解那個東西,所以我們分階段學習,但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首先,太極。什麽是太極?有陰有陽,壹黑壹白,壹陰壹陽。太極拳要從分開始,拳論裏第壹句:太極練習者生而無諾,陰陽之母,動則分,靜則合。

要分清哪個是黑,哪個是白,哪個是陰,哪個是陽。我們平時很少分他,現在也會分他。

首先,我們大致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左,壹部分是壓(人的性格),左是哪壹部分?拿壹個人有形的身體當這個大餅,他明顯暴露了。把它藏在餡餅下面。我們把內在精神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壹部分,當做這個壓力。首先人要分壹外壹內,壹心壹意,所以有的拳法叫形意拳,是兩個東西。形式是有形的身體,也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內,分為外和內。我們第壹階段的無桿樁作品,包括第二階段的渾源樁功,都必須從外部修煉,通過有形的身體才能獲得無形的意義。這兩者是分離的,相互尋求的。這第壹點分為壹個有形,壹個無形,壹個外在,壹個內在。

無桿樁工作是從有形的身體中尋求無形的意義。我們繼續把有形的身體分為上中下三組。下盤是人體的下肢,我們稱之為人體下盤。臀部到肩膀是中間,肩膀以上。

頭,我們稱之為裝載。有形體首先分為上、中、下三個板塊。在三套的基礎上,我們又分為九節,這九節就是組成我們身體的九大關節。這九大樞紐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身體能否順暢,能否靈活自如地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上盤到中盤的三個關節分別是頸、脊柱和腰。上肢有三個主要關節:肩、肘和腕。下盤、臀部、膝蓋和腳踝的三個關節。這九個關節在太極拳理論中的重要性,比作九顆珠子,稱為九曲珠。在拳術理論中,氣如九珠九珠。

首先要知道這九個關節,在以後的太極修煉過程中,要求貫穿始終。這九個關節要分節,分了才能活。各個關節可以各行其道,可以分離,可以圓滑靈活。這九個關節在以後太極拳的整個修煉中非常重要。其實各種基礎功法都要圍繞著這九個關節如何像九顆珠子壹樣壹個壹個的劃分清楚,又能壹個壹個完整的組合起來。太極拳為什麽說壹分就是壹拳?我們要把黑白這兩個對立的東西區分清楚,放在壹起,其實就是壹個拳頭。讓我們從有形的身體開始

物理上也是,上中下三套要劃分清楚,同時要融合。九顆珠子壹顆壹顆的應該很靈活,但是可以連成壹個整體。

很多年了,我們都不知不覺的好像在壹起了。其實這種結合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不是結合,而是僵化。我們要讓它靈活可分離,九個關節都要分離。現在僵硬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皮、肉、骨、筋分不清。皮裹著妳的肉,肉裹著妳的骨,所以骨肉之間的筋是沒有彈性的。我們必須先把它們分開,然後才能把它們整合成壹個整體。

長年累月的習慣讓所有部分都無法區分,無法通行。內氣的運動是在骨肉之間的筋膜裏。現在有壹種說法,筋長壹寸,壽命延長十年。確實很多人的問題都出在這個肌腱上。人練久了,在這個皮膚和肌肉上做文章,卻無法深入到那個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