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實質疾病腹瀉的中醫藥治療
肝性腹瀉(肝實質疾病)要護肝、疏肝、健脾、補腎。在肝炎、肝血吸蟲病、肝脾腫大、肝硬化、肝腫瘤、肝腹水的基礎上,中醫治療肝實質疾病所致的腹泄應以利濕祛濕為主,以水通道為主。
臨床腹瀉多因脾大腸傳導失和,內阻濕邪,隨大便次數增多,質稀稀,瀉之如水。
肝源性腹瀉不同於普通腹瀉,伴有黃疸、肝腫大、腹水、腸咕嚕聲、飽脹、水腫、腹痛、肝區疼痛、食欲油膩、惡心、嘔吐等因素。
肝源性腹瀉的特點:大便粘稠不舒服,主要伴有急排或大便不舒服,肝源性腹瀉是指排除原發性腸道疾病和感染因素的慢性腹瀉。
現代醫學認為,肝臟功能異常,其轉化、代謝、解毒、升沈濁的功能下降,引起脾胃的胃腸癥狀。病理多為腸道菌群失調,腸系膜組織水腫丟失,電解質失調,肝毒因素引起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
本文重點論述了黃疸、肝腫大、腹水、飽脹、水腫、腹痛等肝病引起的腹瀉的辨證論治。或者這壹條也可以理解為除了抑郁、憤怒、情緒緊張以外的所有肝性腹瀉。
中醫認為,肝性腹瀉的病理是肝臟傳導脾氣失去功能,濕瘀停止,導致濕瘀過盛而排出。對於肝病引起的腹瀉的保健,茯苓、山藥、薏苡仁、葛根可以用開水沖服,也可以用粥煎服。
慢性肝病患者首先表現為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等癥狀。肝性腹瀉的中醫調理法則為:清熱利濕、理氣健脾、祛濕疏肝、溫脾升陽、溫腎氣、消食化積、重則澀精止澀。
打字
1.肝寒濕困脾型。
“濕盛則瀉”,四肢重冷,腹脹腹瀉,大便稀溏。
治療應以理氣、散寒、祛濕為基礎,
處方:木香、砂仁、幹姜、香附、蒼術。
2.肝氣郁結。
腹痛、腸鳴、腹瀉、肝郁氣滯、情緒障礙、腹瀉後疼痛減輕、胸悶、脅肋脹滿、
宜抑肝扶脾,順氣燥濕。
處方:白術、白芍、陳皮、木香、柴胡、青皮,白術陳皮要重用。
3.肝脾兩虛型。
全身面色蒼白氣虛,肝氣郁結,油膩腹瀉,大便稀薄,腹痛腹脹不明顯。
張壹南《本草崇元》說:“欲補脾用白術,欲運脾用蒼術;…"
宜疏肝健脾,益氣消積。
處方:黨參、茯苓、白術、蒼術、砂仁、麥芽(或陳皮、薏苡仁)。
4.肝脾血瘀型。
面色晦暗晦暗,腹部大而緊實,生氣刺痛,脂褐腹瀉為腹瀉,或秘便為黑色。
宜祛瘀通下半身,行氣利水。
處方:川芎、柴胡、木香、車前草、元胡、少量當歸、白術和大黃。
5.肝毒性和脾發育不良。
表現為腹瀉、燒灼感、排便無止境感、腥臭味、腹瀉粘稠等。
宜清利濕邪,解毒行氣,利水。
處方:茵陳、葛根、黃連、半夏、枳實、車前子。
6.肝腎脾陽虛型。
口中少渴,腹瀉後消化不良,腹部溫熱,四肢冰涼,早晨腹痛腹瀉,門口上火腰膝酸軟等癥狀。
治療宜溫補脾腎,疏木溫陽。
處方:幹姜、黨參、白術、補骨脂、黃芪、木香。
中醫治療肝實質疾病腹瀉的基礎是肝炎、肝血吸蟲病、肝脾腫大、肝硬化、肝腫瘤和肝腹水。
在利水祛濕的實踐中,以通水經為大法為宜。
重用養肝利水祛濕,利水祛濕為輔。
脾胃腸瀉以祛濕利水為主。
本文為原創文化知識欣賞。
如使用不當,概不負責,保留相關合法權益。
氣溫升高,春去夏來,燥熱的肝火很容易導致痘痘的生長。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壹下去火排毒祛痘茶。希望對妳有用!
祛火排毒祛痘茶
金銀花茶
金銀花又名花雙,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和保健用途,能祛風瀉火、清熱解毒、祛痘美容,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金銀花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消毒,改善身體機能。是現代人去火解毒,養生的佳品。喝什麽茶可以去火、排毒、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