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就是治理管理。“預防疾病”是指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病後防變。這是對預防疾病最經典的判斷,明確提出了健康預防中“未病先防”的思想核心。
“治未病”壹詞最早見於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聖人未能治病者,未能治其病,而治其亂,亦謂之。老公的病成了藥,亂成了治。過壹口井,爭壹個錐,為時不晚!”
意思是壹個聰明的醫生不僅要知道治病的技巧,還要熟悉治病未發的方法,就像治理國家不僅要治療既定的動亂,還要加強未發前的治理壹樣。如果病後吃藥,就像渴了就挖井取水,打仗就造武器。是不是太晚了?
“預防疾病”的意義
1,逐漸形成養生的意識和觀念。
無論是病前養生,先防病還是想治病就治病,防止進展緩慢,還是早治病,防止疾病蔓延,病後調整,防止復發。其核心是無病早防早治。防患於未然,強調以健康為重,預防疾病的發生,逐漸形成維護健康的意識和觀念。
2、督促樹立正確的健康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漸加深。目前,“疾病醫學”正逐步向“健康醫學”轉變,醫學關註的對象將從“病人”逐步擴展到“患者”,治療疾病的策略將從“因病求醫”向“預防為主”轉變,醫學幹預的起點將逐步前移。
環境汙染、快節奏的生活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代謝紊亂等現代疾病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而此類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
以自我保健為中心的養生法告訴我們,防病於未然,治病於初,是未病先防理論的精髓。可以說,“治未病”對提高全民健康素質起著主導作用。
3.降低醫療費用,節約醫療資源。
國民健康對社會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發展基礎和解決健康問題,還在於促進經濟增長。對於單個患者,通過提高健康水平,增加個人對社會貢獻的時限和數量,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還能為國家節省大量的治療費用和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