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執業中醫助理醫師輔導教材:扶正祛邪應用簡介

執業中醫助理醫師輔導教材:扶正祛邪應用簡介

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增強身體抵抗力是為了消除邪氣。通過扶正祛邪,走出去,從而恢復健康,也就是所謂的“從體內收回邪氣”。祛邪就是扶正祛邪,達到保護正氣,恢復健康的目的,也就是所謂的“祛邪自保”。扶正和祛邪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因此,在運用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時,要仔細分析善惡強弱的對比,分清主次,決定是扶正還是祛邪,還是決定扶正祛邪的先後順序。壹般情況下,扶正用於虛證,祛邪用於示範。如果是虛實夾雜證,要結合扶正祛邪。但這種考慮不等於扶正祛邪,而是區分虛實的輕重緩急,從而確定扶正祛邪的輕重緩急。總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能量”為原則。在扶正祛邪原則的臨床應用中,要仔細觀察致病因素的消長,根據雙方在疾病過程中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靈活運用。詳情如下:

1.扶正適用於以正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虛證。比如氣虛、陽虛,要補氣壯陽;陰虛血虛證要用滋陰養血的方法治療。

2.除惡適用於以惡的現實為矛盾主要方面的實證研究。臨床上常用的發汗、嘔吐、瀉下、清熱、利濕、消食、行氣、活血等方法,都是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根據致病因素的不同情況而制定的。

3.先除惡後強身,即先攻後補。正能量不足邪能量過剩的混證中,正能量雖弱,但抗攻抗攻。如果同時加強了健康的能量,就會保留邪惡的能量。此時宜先排除邪能,再加強正能量。如崩漏、血淤所致的崩漏,因為瘀血不散,出血不止,所以要先活血化瘀,再補血。

4.先扶正再祛邪,即先補後攻。適應陽氣不足,機體不能耐受攻伐虛實夾雜證。這時候考慮到辟邪會傷到正氣,所以要先扶正,幫助正氣,在正氣能夠容忍攻伐的時候消滅正氣。比如胃脹,當正氣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正氣不足不能耐受攻伐時,就要先增強身體抵抗力,在能耐受攻伐時再去凈化其邪氣,以免發生意外。

5.扶正祛邪相結合,攻補並舉。適用於不能簡單消除或簡單加強的虛實之證。這個時候,獨除惡必傷義,獨強義必存惡。因為虛實有主次之分,所以攻補時也有主次之分。是扶正祛邪相結合,即扶正祛邪,適用於以正虛為主的虛實夾雜證;壹、祛邪扶正,即祛邪扶正,適用於以邪為主的虛實夾雜證。比如,對於氣虛型感冒,如果以氣虛為主,只糾正容易愛惡,就要以補氣解表為主;如果致病因素占主導地位,單獨攻擊致病因素容易損害健康。這時,治療的重點應放在祛邪扶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