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身心”?簡單來說,“身”指的是身體,“心”指的是心理,“靈”指的是宇宙萬物所具有的能量,也可稱為靈性,而“身心”則註重三個層面的統壹與和諧,將人視為身心的統壹,以求整體的健康和精神的成長。
身心的極度包容與多元化趨勢,不僅涵蓋了東西方哲學、宗教、心理學的融合與發展,更在古代智慧與科學最新趨勢的啟發下,發展出各種系統的身心療愈活動,如冥想、瑜伽、占星、催眠、花精、塔羅牌、芳香療法、能量等等。
在中國,《心靈與身體》最早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省,後來逐漸傳入大陸。人們也開始發現,壹些傳統的宗教智慧,如佛教、博大精深的中醫,原本都與身心有關,通過不同的路線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近年來備受推崇的生活禪、生活實踐,促使人們在愛情、工作、親子關系中尋求心靈成長,甚至拉近了身、心、眾之間的距離。
作為壹個整體,“身、心、魂”有兩層含義。壹是指“身、心、靈”,也就是說,這種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在這三個層面進行幹預;其次是指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即該模式的目標是促進“身、心、神”三者關系的良性發展,從而達到整體健康的目標。
“身心”講究三個層次的統壹與和諧,把人看作身心的統壹體,以謀求整體的健康和精神的成長。身心是自我,本我,超我。
“身心”的評價標準
1,身體健康
有強壯的體力和體格,良好的生理機能,能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發育良好,體重標準,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根據身心理論,健康的飲食和放松的身體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之壹。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即認知、情感、意誌、行為、人格的整體性和協調性,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同步。這是壹種高效、滿意和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接受者能很好地適應,有活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身心潛力。
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包括心態平和,精神放松,充滿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的內在特征包括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和穩定的人格結構。
3.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和思維都是人的精神活動,是人腦對客觀外界的反映。心理與個體的感受和經歷直接相關,而思想是個體通過理性認知進行的系統的、概括的反映。
在社會生活中,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容易受到思維活動和各種觀念的影響,良好的自我意識、理性的思維習慣和堅定樂觀的人生目標是保證心理健康的內在基礎。身心理論認為,壹個心理健康的人是壹個高度自尊、自我完善、與自然融為壹體、感受生活樂趣、建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的人。
“全身心健康模式”是壹種全新的心理咨詢模式,它將西方心理咨詢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具有非常鮮明的本土化特征。這種模式融合了傳統醫學、養生、哲學等。,並將太極、瑜伽、冥想等方法融入團體輔導過程,讓團體成員通過各種身體活動及相關技能實現自我改變!
“身體、精神和整體健康模式”已經在許多不同的專業機構和目標群體中使用,如大學生、離婚婦女、抑郁癥患者、癌癥患者等,並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希望各類讀者都能通過這種模式自由表達內心感受,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促進人生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