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壹個有山有竹的地方長大,這些年吃了多少竹筍我都不記得了。本來感知就有點遲鈍,再加上後知後覺的問題,無情地忽略了身邊很多美好的事物。
今年冬天,父親總是抽空去挖冬筍。拿著他專門為挖竹筍準備的鋤頭那種鋤頭很窄,為了挖竹子下面的根的側芽長出的竹筍。
冬筍還沒破土,要找還得費點功夫。很有可能經常掉的鋤頭都是空的,或者壹根優秀的竹筍壹下子就斷了。
我跟蹤過他壹次。在我老房子的竹林裏。老房子不在村裏人口密集的地方。它靜靜地呆在通往山坡的路上,要走幾分鐘才能到。這些竹子不是每天都被家人照顧的。他們都以絕對的自由向各處延伸,有時還鉆進別人的老房子,破土而出。要不是每年挖冬筍和春筍,那就更放肆了,占地面積也更大了。
挖筍的時候爸爸也會邀請別人壹起去。壹邊討論,他壹邊會觀察竹根和鋤頭的動向。而我會“占漁翁之利”。
小竹林,收獲不小。竹筍爭先恐後地出現在鋤頭挖的土裏。爸爸和他的夥伴都不是新手,可能有幾次竹筍會帶點皮外傷。大部分都完好無損。
其實老房子裏的芭蕉已經被移走過壹次了,但依然頑強生長,與竹林為伴。
年輕的時候,這裏是我的天堂。但那時候竹子只有三三兩兩,而且種的很快。有枇杷樹,李樹,桃樹。以前不知道果樹種植的技術,只知道在外面發現了就拉回來種,吃了什麽水果就把果核埋在土裏。後來我才知道爺爺會嫁接那些果樹,然後我們就可以吃到那些好吃的水果了。
爸爸平日裏其實也有事,也有很多,但總會找時間在山上跑壹跑。我媽媽不明白他為什麽不呆在家裏,因為他已經休息了。爸爸說那是他放松的方式。
我寧願他去山上偷半天,也不喝酒喝醉。雖然挖筍也是壹項體力活,但是我們誰都沒指望挖很多,也挖不完,所以種子好吃就留著吧。
所以是休閑。更何況山風吹拂,陽光普照,壹個人坐半天也是悠閑的。
竹筍多多少少都沒有,可以做山裏的禮物,知足常樂。
老房子,壹直在那裏,無人居住,漸漸破敗,卻是我心中的錦盒,裏面裝著我所有的童年記憶。直到現在,當我夢想回到家鄉的時候,那是壹棟老房子。
竹筍帶回來後,送給媽媽,讓媽媽大顯身手。我媽的拿手菜是爆炒竹筍,魷魚、豆腐幹、蒜葉、瘦肉壹起炒的時候,香味就從她的煙囪裏飄出來。我不吃魷魚,也放下了對它的偏見。
有詩說,客中常有八寶,山中無野筍香。山裏的遊戲,有壹種天馬行空,絕對自由的自然味道,通過味蕾的記憶,歷久彌新。
以前沒什麽感覺,現在發現爸爸媽媽吃的少了,對任何好吃的新鮮的東西都有壹種隱性的克制,為了讓孩子滿意。雖然現在已經不是缺糧的時代,但是他們還是保持著把我們放在第壹位的習慣。
壹個村民來我家拜訪我。我壹臉陌生,隨口問了壹句:“這是大叔嗎?”我該怎麽稱呼妳?我壹時記不起來了。"
然後他和我媽就開始討論誰大,誰多大了。最後,他比我父親還老,我父親才五十歲。所以真的應該叫大叔。
聽到這個數字,我心裏壹震。原來我的父母已經500多歲了。仔細壹看,發現他們太陽穴上的白發是那麽的刺眼,提醒了我自己忽略了太多。
其實每次爸爸挖筍,哪裏來的閑情逸致,不過想著我也愛吃。我什麽都不說,到處都能看到,但我就是這麽失察。
曾幾何時,還有些抱怨出身家庭的影響,真的不對。他們自己在不富裕的那些年裏,從來沒有虧待過自己的孩子,但他們的愛卻是無以言表的。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直到現在還在為我們的事情操心,從來沒有享受過幸福。
所以,任何口頭的孝敬和獎勵都太簡單了。......
年紀越大,越希望兒孫們享受膝蓋。我認為他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壹起,更努力地讓他們享受最好的。
自從經歷了外婆去世,外婆最後壹次見不到面,我只想永遠不要有種子想養而沒有留下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