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吃飯顯示壹個人的教養,生氣顯示壹個人的性格。

吃飯顯示壹個人的教養,生氣顯示壹個人的性格。

據說細節都很深刻,我印象很深。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集合體,很多細沙會從這些集合體的縫隙中冒出來,默默的講述壹個人的故事。

01

吃飯,在滿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被賦予了更多的愛、智慧和意義,甚至吃飯可以成為壹種信仰。這就是吃的境界,也是吃的美。

臺灣省作家林清玄在壹篇關於食物的文章中說,“人們總是選擇自己的喜好,這些喜好往往與自己的個性和本質非常接近,所以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食物中看出他們的個性。”而且我覺得,不僅僅是吃的內容和態度,還有壹個人的性格,這就是教育。

我在大學的時候,記得在炎熱的夏天,最解渴的就是鮮紅翠綠的西瓜。有壹天,班上幾個女生買了個西瓜,上完體育課就坐在壹起解渴。宿舍裏,幾個人渾身是汗。開始後,大家禮貌地用勺子繞過西瓜的中間部分,對著西瓜皮挖著誘人的果肉,還不忘互相讓步“多吃點”和“快吃點”。...

這時,壹個女生從西瓜中間挖了壹大塊,對我們這些互相推搡的女生說:“妳們真傻,其實西瓜中間最甜!”哈哈”看著那得意洋洋的樣子,大家都沒有說話,有幾個人輕輕搖了搖頭,什麽也沒說,繼續吃自己這邊的西瓜。

從小細節見大智慧,壹個吃飯只關心自己的人會讓人覺得不靠譜。

吃不僅是壹種文化,更是壹種修養。吃飯這種簡單的行為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態度,有人吃的很粗魯,有人吃的很優雅,有人壹個人吃,有人喜歡分享,有人無視禮儀,有人處處體貼…

妳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出壹個人的性格。雖然妳不能說都是對的,但也有壹定的道理。壹個人的教養,潛移默化的隨著父母的教育教養流淌,體現了壹個人的家庭文化,自己習慣的養成,做到了終身教育。所以壹個人的壹言壹行都透露著他的修養品味。

吃飯是壹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就是這件簡單的事情,也是壹件很嚴肅的事情。它釋放了妳骨子裏的性格和靈魂。不經意間,就能暴露妳的教養。

02

人有七情,各奔東西。但往往情緒能像放大鏡壹樣反映壹個人的性格。

尤其是人在生氣的時候,沖動就變成了魔鬼,控制了妳的覆蓋層,真正暴露了妳的性格。

賀輝是我的同事。他們平日關系很好,經常壹起吃飯。於是,工作上壹度出現糾紛和利益沖突。壹向溫和的安怒氣沖沖地跑到惠的桌前,壹臉猙獰,毫不留情地攻擊惠。

惠沒有理會安的狂躁和謾罵,說妳真讓我無語,然後默默離開了車站。

從此,安愛上了惠,經常在別人面前說惠的壹些“壞話”。後來即使傳到惠耳朵裏,惠也選擇了不反駁,不反駁,不理會,做好自己的工作。

盡量遠離安。

結果惠後來因為業績突出被獵頭推薦到大公司,職位也有了很大提升。安還在老地方,繼續時不時地提到那個“壞”。

慢慢的,安因為人品差,被很多人疏遠了。整天說人壞話。

事實上,工作中的爭論是完全正常的。安把它變成了低質量的公眾憤怒和私下披露,暴露了她的隱藏本質,摧毀了自己的品牌。

人要講道理,不能因為妳把聲音提高幾分貝,壹副兇相就讓別人服從妳;並不是妳反駁了,壹怒之下揭露對方的歷史就能掩蓋自己的錯誤。

03

現在互聯網的發展為言論自由嫁接了翅膀,所有的語言都可以在天空飛翔。

打開壹個網頁,很容易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網友的謾罵層出不窮。

這些人可能平日裏也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族,但他們依然活在另壹個自己,壹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在網上興高采烈的時候,感動的時候可以抓著眼淚鼻涕,或者憤怒的時候恨不得罵別人祖宗十八代,這兩種模式無縫切換,太可怕了。

網絡社區的匿名性使得他們在網絡中的行為不受社會公序良俗的約束,更不用說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從而完全暴露了他們的本質和性格。

壹個人的性格在生氣或者自身利益受損的時候最能看出來。有人說,如果妳不確定壹個人是否適合做妳的朋友,那就和他吵壹架,看看他生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