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濟寧歷史上的著名女性

濟寧歷史上的著名女性

濟寧歷史悠久,名人眾多,其中女性人物不多,但頗具傳奇色彩。“破機教子”的孟母,影響夏朝命運的漆姑娘、後羿、宣,領導農民起義的吳三娘...文化學者朱成山講述濟寧歷史上傳奇女性的故事。

“以前孟母選鄰居,她兒子不學,她把織布機弄壞了。”在濟寧歷史上的傳奇女性中,孟母無疑是最耀眼的。孟子能成為儒學大師,離不開母親的諄諄教誨。《孟母三運》、《破機教子》等教子故事,為後人留下了完整的教子計劃,她本人也成為了名垂後世的模範母親。

根據《劉向列女傳》的記載和西漢三次運動的考證,孟母壹家原住鄒城以北的馬鞍山之下。那裏有壹個墓地。年輕的孟子和他的朋友們玩遊戲時,常常像成年人壹樣學會埋墳、悼念、祭奠,“玩墳間”,有時還會搶別人的果子吃。孟母認為這不是壹個居住的好地方,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他把家搬到了鄒城西郊的廟湖營。這個新家毗鄰市場。時間長了,年輕的孟子學會了“為賈人賣藝”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他把家搬到了龔雪。這個龔雪是子思弟子講學的地方。彬彬有禮的學生,壹個渴求儒雅的君子,朗朗的讀書聲,讓孟子對入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纏著母親去上學。孟母看著他的兒子渴望學習,非常高興,所以他把他送到學院。

蒙克開始上學時對學習很感興趣,但時間長了,他就厭倦了,經常背著他媽媽去上學。孟母聽到後非常生氣。壹天,孟母正在織布,當他看到兒子逃學回來時,他感到非常難過。她的臉上充滿了憤怒。在蒙克面前,她拿起壹把刀,割開她正在編織的布。蒙克被他母親的行為嚇壞了,立即跪下承認了錯誤。孟母看到他的兒子犯了壹個錯誤,所以和他講道理。孟母說:“妳父親去世得早,我供妳受教育不容易。但是妳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去逃學了。這臺織布機上的布是壹點壹點織出來的,現在剪了就織不出來了;知識是壹點壹滴積累起來的,逃學就像織斷了線。學問壞了,怎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破機事件深深觸動了蒙克的內心,由此“孟子聞之喪膽,終日勤學,博采眾長,成為天下著名的儒者。”這位先生說孟母知道如何做壹個母親”。

孟母的教子有著深遠的影響。早在西漢時期,韓嬰就用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歌的意義。在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門術語。東漢女史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作家左粉也曾作《孟母頌》。南宋啟蒙教材《三字經》中引用的第壹個典故是“從前孟母擇鄰,子不學,破其機”。這種盛行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修改補充,但孟母三遷破機教子的故事始終高居文章榜首。

鄒城市有壹處漆女鎮遺址。據考證,這裏是原始社會晚期人類活動最早的遺址。它在春秋時期曾是壹個漆鎮,然後它屬於魯國。直到隋唐時期才逐漸廢棄。漆女城是以戰國時期的傳奇女子——漆室之女命名的。

漆女生活的時代,各國紛爭不斷,戰爭不斷,諸侯國都在爭奪中原。當時魯國弱小,大國肆意踐踏其領土,卻無力應對。據文獻記載,漆房的女性氣質大方而獨特。按照當時的習俗,漆女已經過了婚齡,但還沒有結婚。有壹天,漆婆靠在柱子上放聲大哭。哭聲撕心裂肺,周圍的人聽到都很難過。隔壁壹個女的問:“妳哭的真傷心。妳壹定想結婚。我給妳找個好婆家。”齊的妻子生氣地說:“我壹直以為妳很講道理,沒想到妳這麽不懂事。我是不是因為沒結婚而不開心難過?”我擔心魯的君主老了,王子年輕了。我怕國家大亂,災難壹夜之間發生。鄰家女子冷笑道:“國家安危,魯君臣共慮,我們女家何須多慮?”?"

戚夫人又解釋道:“過去軍中混亂,軍隊到處亂跑,踐踏我們的莊稼,使我們吃不飽,穿不上。現在我們的君主老而糊塗,太子年少無知。愚蠢和欺詐不斷發生。壹旦國家發生災難,壹定會影響到人民。整個國家,君主,大臣和兒子,老人和年輕人,男人和女人,都會被羞辱。我們女人能獨自避免災難嗎?”這番話讓鄰居們羞愧難當,無言以對,憤然離去。三年後,魯國確實發生了動亂。齊楚趁機進攻,魯國屢遭騷擾。國內男人被抓起來應付戰爭,女人運送糧草,百姓無法休養生息,生活貧困。公元前249年,魯國被楚國所滅。

兩千多年前的漆女能夠關心國家和人民,關心國家,實在難能可貴。清代顧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百姓也應該責無旁貸地憂國憂民。漆女作為壹個女人,有這樣憂國憂民的情懷,真的很神奇。西漢劉向在《女傳》中,為漆女立傳。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還為漆女畫了壹幅畫,並寫了壹首詩:“漆房的女兒很有思想。而魯亂,倚柱而嘯,老先生幼,愚,奸詐。魯國亂,齊國犯疆域。”

濟寧地區古稱仁國。仁國是美女誕生的地方,是夏後氏人的婚嫁之國。後羿和宣的妻子是古代夏朝的兩位美女。其中,邵康的母親後羿是壹個姓氏的女兒,是夏朝國王夏後香的妻子。她的行為壹度影響了夏朝的復興。另壹位宣的妻子也是夏朝“太康失政”和政治勢力角逐中的犧牲品。

項的妻子生下了少康,被稱為夏朝的“中興始祖”。夏柒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承了王位。但太康喜打獵,不計較事。這就給了以好槍法著稱的窮家首領後羿可乘之機。他乘太康在城內狩獵之機,攻打夏都城安邑,然後自立為王。後羿繼位後,依仗自己的強大武力,“不修民政”。他只關心打獵和娛樂,把政治事務留給了他信任的大臣韓卓。後來,他殺了後羿和他的家人,篡奪了主權。韓卓自立為王,他開始追殺流散在國外的太康和鐘康。但此時,泰康和中康都死了,鐘康的兒子夏後知道災難不可避免,於是拔劍自殺,死在了迪丘。項的妻子後羿懷孕了。她乘人不備,逃脫追兵,歷盡艱辛回到母國,生下遺腹子邵康。就是這個邵康,長大後聯系了夏朝幸存的舊臣下屬,消滅了韓卓父子,恢復了夏朝的統治,使國家繁榮昌盛。他在歷史上被稱為“少康中興”。

另壹個美麗的女人,宣的妻子,出生在夏初。正逢太康出府,少康盛世,她又是如此美貌,嫁給了宮中主管音樂的樂正侯魁。後羿篡奪了夏朝政權,先後滅了幾個同姓國,並娶了宣的妻子為妻。後羿的第壹任妻子嫦娥知道後羿早就仰慕木軒妻子的美貌,勸她不要攻打博峰。然而勸說無效,她毅然離開了後羿。當後羿的隊伍帶著掠奪來的財物和美女趕到皇宮時,嫦娥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人說嫦娥飛到了月宮。宣的妻子受到崇拜,成了皇後。但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宣的妻子始終懷恨在心,傷心欲絕。不久後,後羿被他的仆人韓卓殺死,宣的妻子成了韓卓的妻子,並生了兩個兒子。

”“皇家作亂,來自魯公。孝順乳護,臧之母。躲著不孝順,容易把兒子帶壞。如果妳是保姆,妳也是真誠的。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記載了魯的保姆壹寶的傳奇故事。呂孝儀,姓臧,是西周晚期的壹個保姆。

嵇的父親魯武功在位時,曾帶著長子郭和次子去拜。周宣王很欣賞這出戲,於是他決定廢除太子的圈地,把這出戲立為魯王。武公死後,戲立為王,就是魯公。紀說,當時他還是個兒子,是兄弟中最小的。義寶帶著幼子入宮,幹兒子說。郭汜死後,郭汜的兒子不滿廢宮,和壹幫支持他的人壹起發動叛亂,沖入宮中殺死陸,自立為君。為了滅草,於波派人去宮裏找兒子,說他也要殺了他。壹寶得知於波要殺公子,就讓小兒子穿上公子的衣服,假扮公子躺在公子的床上。於波派來的人不辨真假,殺了怡寶的兒子。怡寶說,他抱著兒子從後門逃了出來。在宮外,他們遇到了被公子稱為叔叔的魯博士。魯大夫見壹寶笨拙地牽著壹個啼哭的孩子,以為她牽的是他的小兒子,便問:“公子是不是說他是被於波殺死的?”怡寶回答:“沒有,就是這個。”陸醫生非常驚訝,問:“妳是怎麽死裏逃生的?”怡保回答說:“我讓我的小兒子穿著公子服躺在公子床上,騙了,我和紀說我們逃出來了。”陸大夫被怡寶的行為感動了,幫助他們逃到了千裏之外的長安。事發十壹年後,魯大夫知道兒子說他壹直躲在怡保家裏,於是讓周去殺和說這是魯。魯國上下都知道當年被殺的是義寶的兒子,都稱贊義寶的忠誠和愛國。

魯藝姑是春秋時期魯國農村的壹位婦女。她的英雄行為救了魯,所以君主給她這個名字。

據史書記載,陸壹姑姐姐雖是主婦,卻知大義。當時齊魯正在打仗,齊軍壹直在攻打魯的郊區。琦君看見壹個女人,抱著壹個小男孩,牽著壹個大男孩,匆匆離去。當齊中士走近時,那女人扔下抱著的小男孩,抱起她牽著的大男孩,慌慌張張地跑了。小男孩立刻哭了起來,女人卻不管不顧的往前跑。

齊會追上小男孩,問他才知道是自己的媽媽離開了他。將軍很驚訝,就去追那個女人想弄清楚。齊將軍追上去,問那婦人剛接了誰的孩子。為什麽丟下小的拿起大的跑?女人說:“我撿到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兒子,我自己的兒子卻被留下了。看到妳們追上來,我無力保護兩個孩子,只好放棄自己的兒子。”齊將軍驚訝地問:“妳的親生兒子是妳的最愛,也是妳最愛的人。妳怎麽能忍心丟下他,去接妳哥哥的孩子呢?為什麽?”女人回答:“保護自己的孩子是自私的,保護自己兄弟的孩子也是正義的。如果我背棄正義,不去關心哥哥的孩子,就算我僥幸保住了孩子,陸俊也不會收留我,我的丈夫也不會保護我,普通人也會鄙視我,不會和我來往。這種情況下,我就算聳聳肩,也找不到住的地方,雙腳重疊,沒地方站。雖然丟棄自己的骨肉是痛苦的,但我救了我的義。所以,我留了兒子做義舉。這就是魯人的節操。我不能無端地活在魯。”

齊國的士兵非常感動,於是他們留在這裏,派使者立即向齊國的君主報告說:“魯國已經不再刀槍不入了。當我們來到這裏,即使是壹個農村婦女都知道她應該為國家犧牲自己,拒絕用自己的私利影響國家利益,更何況是在魯部長和有識之士!因此,我們要求罷工,回國。”齊同意停止戰鬥。

魯王聽說了這件事,就下令賞給這個女人壹百匹布和綢緞,封她為“藝鷺姐姐”,並把這件事傳遍了全國。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列女解遺傳》中評論說:“公正和誠實是正義的果實。老公的討論很棒!雖然在普通人身上,國家還是靠它。以禮治國呢?詩中說:‘有德之感,四國隨之’,亦謂之”。劉向還寫了壹首詩贊美:齊軍攻魯,義姑克制,見軍到山,棄子抱侄。齊國會問他,以理服人,婦人之仁,齊國將士止之。

魏夫人(魏)是金代女道士,也是集寧歷史上的傳奇女子。她讀了幾百本書,通曉五經,特別喜歡老莊。她被視為道教上清派第壹代宗師,在國際上被譽為“南嶽夫人”。《道藏》共三卷,壹卷,壹卷,壹卷,壹卷,都是魏的《亦舒》。

魏夫人生長在壹個不尋常的官員家庭。他的父親,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成了孤兒,被寄養在他的祖母寧家。當他四十多歲時,縣長派人去拜訪小琪。舒威被選入朝廷,反措施是有資格的。後來,他被提升為斯圖亞特。舒威娶了三個妻子,都死了。他的兒子活了27年,死於舒威之前。

魏夫人出生在曹魏四年(公元252年)的嘉平,當時她的父親已經44歲了。魏夫人年輕時隨父為官,住在洛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平時喜歡看老子,莊子,三傳五經,百家爭鳴。年少時接受天師道,羨慕神仙,默默修煉。年紀大了,修行也越來越強。平時按道家養生丹法服用胡馬三、茯苓丸,用呼吸氣液調理。她拒絕在家見親戚。她要求離開家人,住在壹個安靜的地方,但她的父母反對。無奈,只好在家裏找了個偏僻的客廳,看道教書籍,休息。

魏夫人二十四歲時,父母逼她嫁給太保南陽人劉文,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溥,小的叫賢。劉文後來做了修武縣令。魏夫人心中壹直向往道教,信仰也越來越虔誠。兩個兒子長大後,與丈夫分居,在其他房間齋戒。最後由於精誠精進,天帝歡喜,神人奉命頒授《上清經》,經魏夫人傳於天下,為道教上清派創始人。

吳三娘作為清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壹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壹生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最後壯烈犧牲。

吳三娘是紫陽縣(今濟寧市兗州區)伍肆人。八歲時,她的父母死於瘟疫,淪為乞丐。經歷了屈辱和磨難,也養成了剛毅的性格。十八年冬,丈夫病逝,她也因此病倒,被當地行醫的清水派(安百裏派)掌門王倫治好。於是拜王倫為義父,和他壹起練武。乾隆三十九年(1774),資陽受災,百姓怨聲載道。隨後跟隨王倫率清水教徒在資陽和壽章舉行起義。她身披雙刀,身穿黑色箭衣,頭戴黑色頭巾,馳騁劍術,武藝高超,膽識過人,經常充當先鋒。叛軍連破壽章、陽谷等縣,長驅直入臨清進攻。激戰中,王倫被官兵圍困在王家大院。她帶領女兵們接應,激戰三天三夜。因為寡不敵眾,很多女兵都死了。吳三娘手持雙刃劍跳上屋頂,堅持到傍晚,壯烈犧牲。她只有二十歲。(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