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北京百歲老人的智慧:“別著急,別生氣,別什麽都往心裏去。”

北京百歲老人的智慧:“別著急,別生氣,別什麽都往心裏去。”

生活是壹個循環。

人在無知的狀態下從原點出發,從零開始做經驗的積累。

人在經歷了所有的成長和歷練之後,逐漸了解這個世界。當人生走到某個歷程,人會瞄準回到原點的方向,做回歸自然的減法。

智者常見於老年人。老年人的智慧中往往沒有晦澀難懂的道理,但最樸實無華的感悟才是最有力量的。

正是這種智慧,使得壹些老人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創造出驚人的長壽奇跡。

別擔心,別生氣。

不要放在心上。

現居朝新家園東裏的趙翠卿,出生於1919,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

趙奶奶心靈手巧,年輕時就開始學做手工,壹直到解放後。雖然趙奶奶出生在舊社會,但她非常開明。吃了很多苦,希望女兒們能有更好的未來。

她說:“* * *制作方來了我就開心!倡導性別平等!我會讓我侄女上學,不管她有沒有錢。”正是因為她對教育的重視,她的孩子成為了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孩子們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現在都陪著她,壹起打麻將聊天。趙奶奶樂呵呵地說:“有時候贏,有時候輸。輸了也沒關系,就是玩玩。”

老人心態特別好。她說:“我不急,我不生氣,我什麽都不放在心上。”所以她和鄰居相處得很好。

趙奶奶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她說:“沒有黨,就沒有這樣的生活。祝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越來越好!”

只要妳喜歡,學什麽都不晚。

王淑媛,出生於1917,住橫七條二小區。解放後,他來到北京參加建設,從電線廠退休。

退休後,王奶奶成了繪畫大師,照顧孫子後,又畫了幾幅畫。關於她晚年的愛好,王奶奶說:“那時候孫子還小,有空就想畫壹些。”不知不覺中,妳的家裏堆滿了作品,其中花是妳的最愛。

除了畫畫,還可以繡花!老人指著墻上的“壽”字說:“這也是我繡的。我以前視力很好。孫子睡覺的時候我繡了壹會兒。”

“天氣暖和的時候,早上吃完早飯,我會去散散步,和老太太們聊聊天。”生活上,老人可以生活自理,閑來無事也可以鍛煉身體。

面對鏡頭,老人表演了壹個球拍籃球,他能連續拍十幾下。談及長壽秘訣,老人說:“心態好,不生氣,哈哈哈。”

這位老人看著這個國家壹步步變強。她真誠地希望:“祝中國越來越好,祝祖國生日快樂!”

大聲歌唱,歌唱幸福的生活。

何新龍,現居隱帝家園,出生於1919,年輕時在街道做體力勞動者。

奶奶年輕的時候喜歡唱歌。她說:“我特別喜歡唱歌。我以前早上上班都會唱,下班休息十分鐘也會唱。”

何奶奶喜歡各種各樣的歌,可以跟著壹起學。現在她唱歌已經沒有什麽難度了,歌詞也很清楚:“壹條大河,浪很寬,風吹兩岸稻花。”我家住在岸邊,我習慣聽著歌手的歌,看著船上的白帆。“氣息平穩,唱腔動人。

唱歌也是壹種辛苦,所以何奶奶每頓飯都離不開肉,讓她全身都充滿了能量。老人的兒子說:“我媽天天愛吃醬鴨和醬雞,離不開肉。”

老人還說:“我心胸寬廣,不管別人的事,我會照顧好自己的。”所以她很幸福,很長壽。

談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何奶奶非常激動:“我太高興了!現在妳可以決定妳想吃什麽。祖國生日快樂!”

在茉莉的芬芳中

品味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白桂芝,家住角門東裏,出生於1918。年輕的時候,她是壹個全職主婦,把自己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撫養孩子和照顧家庭。

雖然已經101歲了,但是白奶奶還是很愛美的,不僅穿漂亮的衣服還會看鮮艷的花。

她說:“我很愛花。當時住的是平房,就給自己買了些花。現在我的孫子們給我買了!我最喜歡的是茉莉!”說著老頭也聞到了茶杯裏淡淡的香味。原來她還愛喝茉莉花茶,從80歲開始就壹直保持著這個習慣。

白奶奶除了喝茶,還喜歡吃肉,都是牛羊肉。她說:“我從小就吃肉,現在每天都吃肉。別人不挑食,媳婦是個好廚子。”

白奶奶和媳婦處得很好,可以在壹起說說話。白奶奶也說:“我心情好不發脾氣不跟人打架。我為什麽要生氣?”所以,他們是壹個大家庭,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白奶奶覺得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她感到幸福和滿足。她高興地說:“祖國高興,我們也高興。”

“花式”生活,快樂在當下

陳,住牡丹西裏,出生於1913。她出生在四川,因日本入侵而逃到廣西,在那裏撫養孩子。

她壹生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但她非常樂觀,現在享受著寧靜悠閑的晚年。孩子經常推她出去玩,和樓下院子裏的人聊天。

老年人的壹大愛好是打麻將。她手裏拿著壹把卡片,仔細地閱讀著。她說:“我以前喜歡看電視,現在不喜歡看麻將電視了。”

原來她從十幾歲就開始學打牌了。老人說:“我媽媽愛打牌。我總是和她玩,她總是輸。”這種娛樂不僅可以動動手指,還可以讓大腦保持靈活。

同時,陳奶奶堅持養生,飲食上註意規律。她堅持每天喝果汁,每餐吃魚。她說:“我以前愛吃硬的,現在只能吃軟的,嘴不好。”她每頓飯都點得很有規律,吃得很慢。

談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陳奶奶激動地說:“祖國生日快樂!”

歲月在變老,但心態依然年輕。

趙瑞恒,現居趙辛店,1918出生,1980從北京二七車輛廠退休。

趙爺爺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所以身體素質極強。他兒子說:“以前不管春夏秋冬,早上起來,我爸都是用水擦臉擦身。”直到現在,趙爺爺也習慣用水洗臉,壹天重復幾次,所以也很幹凈。

老人的兒子說:“我爸爸還是愛逛街!之前自己去買衣服。看到別人買什麽,不管家裏缺什麽都會買。”

趙爺爺懂得享受現在的生活。他心情很好,胃口特別好。他每頓飯都離不開肉,喜歡吃紅燒肉和蒸肉。老人的兒子說:“這些年我沒給他吃過剩飯,這也是老人保持健康的壹大原因。”子女對老人的細心照顧,讓老人飲食有規律,身體健康。

這位老人非常重視教育,所以解放後他把所有的孩子都送進了學校。他覺得社會制度完善,教育越來越受重視。

老人的子女也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送上了祝福:“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生日快樂!”

穿針縫壹氣呵成。

精通制作衣服和鞋子。

張智全,家住古城西路,出生於1918,年輕時從事農業。

張奶奶精通農活和手工藝。她說,“以前沒有衣服買,鞋襪都是自己做的。我現在穿的衣服也是自己做的,媳婦給我買的布。”

她壹手拿著針,壹手拿著線。過了壹會兒,她淡淡地說:“我在縫。”談到養生的秘訣,老人說:“秘訣!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態。”

談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人說:“現在這個日子多幸福啊!祝祖國越來越好!”

子女的孝道

是長壽最重要的秘密。

王秀清,現住豐臺區,出生於1918。他是壹名工人,從北京物資回收管理公司退休。

王奶奶現在喜歡看電視。老人的兒子說:“我媽媽沒說她喜歡音樂,但是我看音樂演奏的時候,她的腳就跟著音樂打拍子。我知道她喜歡。”孩子們都很關心她,這些小細節也都記在心裏,所以每次都把她調到音樂頻道。

張奶奶也很童真。她兒子說:“我媽有時候喜歡壹個人看動畫片,看漫畫書。”

她過去總是到處擔心孩子們,但現在輪到孩子們來照顧她了。大家從各方面為她著想。她兒子說:“因為她年紀大了,吃飯的時候不會考慮營養,所以我會控制她的飲食。”每壹頓飯都異常規律營養,老人在子女的精心照顧下也能活得如此健康長壽。

現在背誦三字經並不難。我兒子說,“生命之初,性本善。”老人接著說:“性相近,學遠。”

談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王奶奶的兒子說,“我代表媽媽祝願祖國越來越好,繁榮昌盛。”

“孝、善、勤”貫穿壹生。

江美英,家住懷柔區濱湖小區,出生於1919。年輕時,他在壹所幼兒園當幼師。

我們不僅要在工作中教育好孩子,還要在家裏照顧好孩子。她壹生都很忙很辛苦,但她很努力。她兒子說:“我媽壹輩子就三個字:孝順、善良、努力。”

這位老人非常孝順他的嶽母。有什麽好吃的,第壹時間讓孩子送過來。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正是她的潛移默化,讓她的孩子感受到了孝順的重要性。

這位老人對別人很好。老人的兒子說:“我媽從來沒有和誰紅過臉,也不爭高低。”任何時候都要對別人謙虛。

在家庭中,她勤勞肯幹。老人的兒子悲傷地說:“我媽媽過去要照顧壹大家人,從來不在十二點前睡覺。”所以現在他對母親很孝順。江奶奶不停地說:“我的孩子真孝順!”在這樣的歡樂氛圍中,姜奶奶自然是幸福的,長壽的。

老人的樂觀豁達,讓她不再談過去的艱苦日子,只說了自己發自內心的期望:“祝祖國越來越好!”

回到老地裏,種菜除草

張廷相,出生於1919,現居密雲區湖濱小區。解放後,他參加了密雲區交通局的工作,是壹名退休老幹部。

張爺爺退休後,回到老地裏幹起了農活,種菜除草,日子過得很悠閑。這些年,他幹不了重活,壹天出去散步兩次。

這位老人雖然視力和聽力下降了,但他仍然與時俱進。關心當前的國際形勢和政治新聞。

張爺爺在飲食上不是特別講究,但是吃的很多,但是很願意運動。他以前學氣功八段錦強身健體。他還有壹個長壽的秘訣——良好的態度和開放的心態。

雖然過去遇到過很多困難,但老人們都克服了,以積極的心態過好每壹天。現在,他可以自己出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正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張爺爺的兒子給他發來祝福:“願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大家過上好日子!”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北京日報社聯合舉辦了“我是百歲老人”、“我的長壽秘訣”系列宣傳活動,與北京100位百歲老人暢聊。

看著老人們幸福的笑容,似乎百年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褪去了,只剩下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同時,老人們的笑臉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好的禮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感謝百歲老人為新中國付出的辛勤勞動,祝願他們健康長壽,繼續創造長壽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