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被動為主動:傳統上,醫生基本都是對患者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患者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氣功療法是患者通過親自練習來治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2)化外為內,化他人為自養生物:傳統醫學更註重從外部尋求保健和治療。比如不斷合成新藥來替代舊藥;開發預防傳染病的新疫苗,生產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這種只註重外治的醫學模式,忽略了人體內部條件的重要性。事實證明,人體內存在著潛力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形式的自我調節機制。認識、掌握和運用這壹規律,為人類的保健服務,是氣功鍛煉的又壹體現。
(3)化物質為精神:過去醫療多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這些都是物質治療。氣功療法要求練習者修心養性,強調自我心理調節,改善情緒,培養意誌,塑造良好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呼吸、身體和心理鍛煉的有機結合。
呼吸、身法、意念是三種鍛煉方法,也稱雜技三要素,其中意念鍛煉是統帥,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古人說的用心練功夫,就是這種思想的壹個大概表達。意念的鍛煉本質上是壹種心理鍛煉,但又不同於普通的心理治療。體育鍛煉更重要的是身體和體能的鍛煉,也就是所謂的筋骨外訓。氣功鍛煉有許多呼吸方法,主要用於吸引註意力,幫助人們安靜下來。練習時,心理、姿勢、呼吸的練習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3.用身心實踐整體觀。
氣功是壹種自我心身鍛煉的方法,即腦力和體力壹起鍛煉。還可以陶冶性情,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人的性格。身心訓練的另壹個意義是氣功鍛煉的整體性。氣功鍛煉的效果是可以同時調整全身所有系統的組織、器官和心理,而不是只調整壹個內臟和壹個系統。
4、調動和培養人的生理潛力。
潛能屬於心理學的範疇,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活動能有效地影響生理機能的變化和潛能的調動。這種變化如此劇烈,甚至可以引起人體的形態本質發生變化。這種心理生理反應環節是我國傳統健身氣功療效的重要機制。換句話說,中國傳統氣功的作用在於壹定程度上調動和培養人的潛能。研究、掌握和運用這壹規律,相當於在中醫寶庫中挖掘和發展了更高層次的治療理論和方法,也是對現代醫學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