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陳立夫相關采訪

陳立夫相關采訪

"動則動,靜則靜"--聽陳立夫談養生之道。

魏秀堂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於2006年2月8日在臺中市中華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享年102歲。壹個深陷政治漩渦幾十年,卻能保持身心健康,長壽百歲以上的人,自然有資格談自己的養生之道。

陳立夫,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人,北洋大學礦業系畢業,美國匹茲堡大學礦業碩士。1925年9月回國,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辦公室機要秘書,陪伴在蔣介石身邊。1928年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處處長,1929年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29歲。1931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1934任國民政府土地委員會主席。65438到0938任教育部長,1944結束。這位國民黨內的重要人物,曾和哥哥陳壹起掌管國民黨特務機關,被稱為“CC系”(兩兄弟英文名首字母的縮寫)。陳氏兄弟很受蔣介石器重,為蔣介石負責黨內外特務工作。他也是國民黨歷史上最年輕的秘書長。當時國民黨內有所謂“蔣家軍、陳家黨”。以陳爽為首的CC派也深深地影響了國民黨的政策,直到20世紀60年代。陳立夫在國民黨派系鬥爭中最嚴重的壹次倒臺,是在50年代被釋放到美國養雞壹段時間。70年代回臺灣省後,創辦“中華醫學院”,開始研究中醫,並有專著出版。他也是孔孟學院的名譽院長。上世紀90年代,他在中國傳統醫學和儒家思想的基礎上,首次總結出自己的養生之道,那就是:“養生是動,養生是靜。”

陳立夫的八個字,在接受大陸記者采訪時被公之於眾。那時他已經93歲了。

“1992年9月5日,包括我在內的第壹批大陸記者抵達臺灣省,進行為期壹周的采訪。八日下午三點,我們五個人來到臺北郊區陽明山腳下陳立夫先生的家。

我是宋慶齡創辦的《今日中國》雜誌中文版的編輯部主任。因為陳立夫為我們出版四十周年寫了壹首詩,為我們寫了文章,我很想借此機會向他表示感謝和問候。因為我知道晚年的陳立夫非常關心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所以也想向他請教。但他和記者打交道有自己的風格,就是見面後根本不問記者想讓他說什麽,壹下子就把想說的說完,不允許記者打斷或轉移話題。所以我們不得不耐心地聽。最後他停下來的時候,距離預定的面試結束只有10分鐘。我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請談談妳的日常生活!”

這時候,陳立夫走得很穩,腰板挺得筆直。雖然他滿頭白發,但他看起來很好,他真的很帥。而且,聽他的對話,可以發現他思維敏捷,頭腦清醒,還能細數幾十年前的往事。

“這個我五分鐘就能說清楚!”這位老人剛剛壹口氣談了半個小時,但他看起來壹點也不累。聽了我的問題,他更加激動了。他壹邊說,壹邊舉起了右手。他說:“我還是不覺得自己老。”他總結為八個字:“保持身體動,保持內心靜。”

關於前四個字,陳立夫是這樣說的:每天晚上九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起床後用溫水洗澡,同時按摩身上的穴位。水往哪裏流就往哪裏按摩,每個部位反復按摩壹百次,用時四十分鐘。他認為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如果血液循環順暢,就會獲得健康。他說:“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價格不菲。我已經堅持了34年,從未停止。”他所做的壹切,當然與他對中醫的了解是分不開的。很多人都知道,陳立夫回到臺灣省後,致力於中醫的研究。在場的,包括更多聽到消息的臺灣省同事,聽到後紛紛表示贊賞,還有人表示要立即付諸行動。陳立夫也在驕傲中停頓了壹下。我當然不會忘記他只說了前四個字:“妳還有四個字!””在喧鬧聲中,秘書又低聲說道。他抱歉地說:“我忘了...”然後他繼續講課,仍然興高采烈。

對於“靜”字,他強調要淡泊名利,即“不要自尋煩惱”他自己的人生觀以創造和服務為中心,並以此為樂。“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創造犧牲與服務”——八十大壽時,他曾這樣鼓勵自己。平時親戚朋友問話,他也經常問“創作和服務是人生的兩大樂趣。”在服務社會中,尤其是在政治鬥爭中,總是有變化的。怎樣才能做到“安靜”?他的回答是,除了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個人別無所求。他跟了蔣介石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向他要過官,從來沒有主動向他要過壹分錢。”

這壹次,他真的講完了,恰好預定的時間到了,采訪結束了。陳立夫站起來,邀請我們在院子裏的大榕樹下合影。當我站在他身邊的時候,他突然轉頭看著我說:“我好像見過妳。”我回答:“那是精神交流!”“他笑了,我也笑了,有當時拍的照片為證。

十幾年過去了,他的笑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我時常想起“身動則靜,心靜則靜”的八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