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飲食應該在初秋制定。
錢偉
初秋天氣依舊悶熱,自然界的陽的變化也從“長”的狀態變成了“閉”的狀態。因此,秋季飲食應調養正常,以增鹹減辛,益氣補筋,以養脾胃。養生的原則是少吃姜、蔥、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酸鹹食物。
在精神調理方面,要沈著冷靜,切忌抑郁憤怒,以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
日常生活宜早睡早起。早起時,在床上放松四肢,閉眼壹會兒再起床,避免睡覺受涼。另外,立秋後可以逐漸增加運動量,但不適合高強度運動,要避免出汗過多,也可以選擇“唱鼓”等保健運動。
大麥應多吃具有健脾、補腎、養肝、消暑生津功能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花菜、西蘭花、苦瓜、桃子、菠蘿、葡萄等。
清熱解暑,不要放松,多吃能消暑生津、益氣養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蘿、香蕉、草菇、葛藤、鴨子、蕨菜等。
玉米須能祛濕健脾,宜吃具有益氣消暑、生津止渴、清熱祛濕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鴨肉、薺菜、茭白、苦瓜、沙葛、蓮藕、玉米、桃子、綠豆等。
西洋參荸薺適用於生津潤燥、益氣養陰、消暑解暑的食物,如絲瓜、百合、薏苡仁、胡蘿蔔、荸薺、番茄、葫蘆、冬瓜等。
南瓜、黃瓜能清暑祛濕,多吃能益氣養肝、清暑祛濕的食物,如南瓜、黃瓜、豇豆、西蘭花、西蘭花、鴨肉、黑豆等。
夏秋季氣候變化劇烈,如果不多加註意,很可能使舊疾復發或誘發新疾,要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疾病。
預防呼吸道疾病。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註意,因為老年人的呼吸道防禦能力本來就弱,再加上氣溫變化,很容易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復發。秋季,各種過敏原也開始增多,過敏體質的人要避免接觸過敏原。
秋季也是腸胃病的高發季節,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隨著氣候轉涼,人的食欲會旺盛,加重胃腸功能負擔,導致胃病復發。
註意飲食衛生,少食多餐,定時戒煙戒酒,以增強胃腸道的適應能力,避免暴飲暴食。過於甜膩的食物會引起急性腸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暴飲暴食,避免排便時間過長。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壹旦得了痔瘡,就要盡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