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什麽是食品質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保證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程度。
包括三個方面:壹是食品汙染引發的質量安全問題。例如:生物汙染、化學汙染、物理汙染等。
二是食品行業技術發展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劑、媒介、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簽。例子:偽造食品標簽、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註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簽(進口食品)。
二、什麽是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指為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生產者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產品生產銷售的行政監管制度。它是壹種行政許可制度。
制度建立的原則是事前保障與事後監管相結合,* * *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三項基本內容:1、食品生產企業必備條件審查制度:在我國境內加工銷售食品的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的必備條件,並按規定程序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後,方可生產食品;2.強制檢驗的提法: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履行法定義務,產品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銷售;3.食品質量安全標誌制度:經檢驗合格出廠銷售的食品,必須印有(貼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即“QS”標誌。
3.目前有哪些食品必須標註QS標誌?第壹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5類是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和醋。第二批必須標註QS標誌的食品分為10類,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餅幹、罐頭、冷凍飲品、膨化食品和速凍米及面制品。
第三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分為13類,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葉、酒及果酒、啤酒、黃酒、泡菜、蜜餞、炒貨、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產品、澱粉及澱粉制品。四、如何辨別假冒偽劣食品?假貨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很難認出它。《預防假冒偽劣食品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於記憶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加強食品安全自我預防,使假冒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
謹防“七字法”:即謹防“亮、白、反、長、散、低、小”。謹防“花花綠綠”。
當心顏色過於鮮艷的食物。比如,目前市場上的草莓像蠟果壹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是明黃色的,很誘人,瓶裝的蕨菜是亮綠色的,不掉色。小心點。添加色素有問題嗎?第二,謹防“白”。所有食物都是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物質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長的食物。儲存在3℃的包裝好的熟肉禽制品經過巴氏殺菌,保質期通常為7-30天。
四防“反擊”。是食物阻止了不自然的生長。吃多了可能對身體有影響。
五防“小”。謹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些企業的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出現在這些企業中。
六防“低”。“低”是指價格明顯低於壹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過低的食品大多是“貓膩”。
七防“散”。散裝就是散裝食品,市場上賣的壹些散裝豆制品、熟食、鹹菜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如何識別食品標簽(1)、普通食品1、必須標註的內容:食品標簽必須按照《食品標簽通用標準》正確標註所有內容。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固體含量、生產廠家和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和貯存指南、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保質期等。
2、標簽內容齊全,標簽內容完整、規範、真實。3.保質期和保質期的區別。保質期是指最佳食用期限,以及在標簽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衛生質量和營養的期限。
在此期間,食品完全適合銷售,符合標簽內容和產品標準規定的衛生質量;過了這個時期,食物在壹定時間內還是可以吃的。保質期是指建議的最終食用期限,以及食品在標簽規定的條件下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過了這段時間,產品的質量可能會發生變化,食品不再適合銷售和消費。
㈡標簽1。名稱:是指通過改變食物中天然營養素的比例來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的食物。主要包括嬰幼兒食品、營養強化食品、營養調節食品(如低糖、低鈉、低蛋白食品)。
2.特別規定:除壹般項目外,還必須標註產品在保質期內的保證熱量值和營養成分含量。3.不得標註的內容包括:具有預防或者治療某種疾病的功能:延年益壽、延年益壽、白發轉黑發、防治癌癥或者其他類似用語:食品名稱前後冠以藥品名稱,或者藥品圖形、名稱暗示療效、保健功能或者其他類似功能。
(三)保健食品標簽1。內容:對已經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並獲得國家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註明包括保健功能和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適宜食用量、貯存方法、功能性成分名稱和含量(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的,必須註明與保健功能相關的原料名稱)、保健食品批準文件等內容。2.保健功能宣傳:只能在批準的保健食品範圍內或食品標簽上標註的範圍內進行宣傳,不得隨意誇大保健功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