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采集血培養標本。當患者體溫高於38℃或低於36℃時,患者寒戰,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大於10×109 /L,特別是有未成熟或“核左移”的桿狀白細胞時,粒細胞減少成熟。多核白細胞
有沒有收集血培養標本的最佳時間?
血培養標本有最佳采集時間。應盡可能在患者寒戰開始時和高熱高峰前30-60分鐘采血。此外,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前,應采集血液。但是,如果患者已經接受了抗菌藥物治療,則應在下次用藥前抽血。
為什麽要用有氧和無氧瓶,收兩套?
需氧瓶和厭氧瓶同時取樣有助於提高陽性率。細菌包括需氧菌、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可以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生長,但在無氧環境中生長更好,大多數病原體都屬於這壹類。因此,建議每組血培養同時接種於需氧瓶和厭氧瓶中,有利於微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檢測。但如果不能達到推薦的采血量,就要先達到有氧瓶。成年患者需要從壹組血培養標本中抽取20ml血液,需氧瓶和厭氧瓶各10ml。壹組標本的檢測靈敏度為73.2%,兩組標本的檢測靈敏度為93.9%。可以看出,采集兩組標本可以明顯提高檢測靈敏度,所以需要取兩組標本。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取兩組標本,應分別在兩個穿刺點采血。
如何規範采集血培養標本?
第壹步:手部衛生。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或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
第二步:消毒瓶塞。用酒精紗布消毒培養瓶塞,並讓其充分幹燥。
第三步:給皮膚消毒。鏡體直徑不小於5cm,消毒後不得用手觸摸。
①用70%-80%的乙醇消毒至少30秒。
②用1%-2%碘酊消毒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
③用70%-80%乙醇脫碘。
註意:對碘過敏的患者應用70%-80%乙醇消毒兩次,每次3分鐘,待酒精蒸發幹燥後采集血樣。
第四步:抽血。采血後不要更換針頭,直接註入血培養瓶。如果血量充足,先註射無氧瓶,再註射有氧瓶;如果血量不足,先註射有氧瓶,剩下的再註射無氧瓶,因為有氧瓶裏生長著真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寡養單胞菌。
第五步:拌勻。血培養標本接種到培養瓶中後,輕輕倒置混勻,防止血液凝固,不要用力搖晃。在每個培養瓶上標註采血的位置和時間,註明是導管血還是末梢血。
第六步:用同樣的方法選擇對側穿刺部位,收集第二組標本。
第七部分:檢查。血培養標本要盡快送到實驗室,任何時間的延誤都會延緩或阻止被檢測菌的生長。
註意:標本應從靜脈采血,不能從靜脈導管或靜脈留置口采血。如果血液取自導管設施,不要丟棄最初的血液,也不要用抗凝劑清洗。必須同時從靜脈取血進行對比和說明。不建議使用真空采血針(蝴蝶針)將靜脈血直接放入瓶中。不提倡把針頭換成瓶子。血培養瓶不應存放在冰箱和冰櫃中。
未使用的血培養瓶應在室溫下保存,接種後不應冷藏或冷凍。
血培養標本的采集需要嚴格的無菌操作,但在采集、檢驗和接種過程中仍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汙染。會不會有壹些被汙染的細菌?
以下細菌在多次血培養中呈陽性,可視為汙染細菌,包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微球菌、丙酸桿菌和芽孢桿菌。如果血培養多次陽性,可能是條件致病菌,需要結合臨床分析。
收集成人和青少年血培養標本的壹般建議;
1.血流感染、腦膜炎、骨髓炎、關節炎、肺炎患者治療前從不同部位取血2或3組,同壹部位間隔30min-1小時,每組20ml,有氧和無氧分別為10ml。
2.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治療前30分鐘內采集3組血液。
3.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應在治療前第壹天采血2-3組,間隔30-60分鐘。如果結果為陰性,第二、三天采血做培養,24小時內采血不超過4組。
4.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采集兩組血培養,疑似感染導管采集1組,外周采集1組,同時采集兩組血。可以先取外周血,5分鐘內采集導管血。導管取出後,送至導管尖端進行培養,采集血培養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