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西方香水,東方熏香——我們現在燒的是什麽?

西方香水,東方熏香——我們現在燒的是什麽?

香和藥是同源的——香料本身就是藥材:沈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草松香等等,不勝枚舉——所以佛家早就用香來治病了。用於治病的香,又稱“香藥”,是“佛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醫理論頗為相似的佛醫也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考證的是,佛教醫學中的香藥知識,拓展了中藥材的種類——增加了沈香、熏蘆香、雞舌香、藿香、蘇合香等新藥材,增加了《本草綱目》等經典醫學書籍中的“芳香開竅”藥材。

心清氣香,宴坐檀香林。香,植物的精華,熏香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由於黃帝的貴族對小販和仆人發號施令,學者和從業者就更喜歡它了。為什麽香火成了普羅大眾的生活行為?

據詳細考證,中國香文化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是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用香、品香文化——圍繞各種香產品的生產、加工、配伍、使用而逐漸形成的壹系列物品、技術、方法、習慣、制度、觀念,能夠反映中國人精神氣質、民族傳統、審美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世界觀的獨特性。

香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想不到香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也會從很多方面入手,包括香文化的歷史;香料的生產、加工和配伍;芳香產品的開發和應用;香器(制香器具)和香器(用香器具)的生產和使用;香與宗教、祭祀、民俗與生活;香火和文化藝術作品。

在科學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為什麽要重拾香氛文化?除了追根溯源,回望心智,別無他法。

西方香水,東方香氛。東西方香文化的差異在哪裏?這是根本問題。

西方香水的發展是向外的——西方人多毛多汗的體質和以肉為主的飲食習慣,導致西方人體味過重,於是用香味濃郁、持久的化學提取物來掩蓋。然而,東方的用香文化不僅僅是嗅覺知識——它是壹種旨在探索知識、反思心靈、協調身心和增強智慧的生活藝術。

認為東方香文化的精髓是:天然香的自然使用,是西方化學香無法比擬的,這是無關緊要的。

古代聖人大德對香有壹種近乎癡迷的看法:香不僅養鼻,更養身心;還能治病、養心、養生;可以溝通天地靈氣,有些玄學。

傳統香料,必不可少的天然香料;現在已經很難得到了,化學香精成了制香的主要原料。

西方化學工業的發展對傳統熏香產品的發展乃至熏香的使用方式都有著深遠而致命的影響。早在19世紀下半葉,歐洲出現的合成香料就能大致模擬香料的味道,而且石油原料易得,成本低,能產生非常濃郁的香味。從上世紀初開始,合成香精終於打敗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香文化,西方香精的香水成為中國人用香的主要方式。

與天然香料相比,化學香精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價格低廉,香味濃郁。雖然有害健康,但經不起市場的推動——自然有廠家願意做,有商家願意賣,有香客願意買——以至於今天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香料,大部分都是這種化學香精。雖然美其名曰檀香沈香,其實不然。它只是壹種帶有“檀香味”或“重香味”的化學香精。

化學香精和天然香水雖然香味相似,甚至更濃,但在香質、安神、凈化空氣、啟迪文學思維甚至有助於培養智慧等方面並不相同。

香和藥是同源的——香壹定是藥,但很多藥是做不出香的。沈麝這四種香料自古以來就是上品藥材,甚至宋代蔡京的兒子,即使他富遍天下,也還在為沈香的價格發愁,說是“百萬美元”。

合成香水作為壹種化工產品,剛開始很香,但是聞多了對身體有害。而且,即使單就氣味而言,化學香精也只是接近而遠非天然香精可比。

化學香精香料大行其道,大勢所趨也是壹聲嘆息!自先秦以來,中國香文化的四大結構長期存在偏差——祭祀香、宗教香、民間香和生活香。在近百年的清凈中,生命香作為中國傳統的香文化,已經遠離生活很久了。好在現在的宮廷劇裏偶爾出現的香火場面,讓壹些失傳已久的人種下了壹顆好知識的種子,再次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