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飯後散步科學嗎?
生活中,經常聽到老人說:“飯後百步走,可以活九十九。”。所以很多老人為了不生病,飯後經常出去散步。這可信嗎?其實從健康角度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飯後散步,比如胃下垂患者或者冠心病患者。這種人遵循飯後散步的做法是極不科學的。
如果飯後馬上散步,血液需要輸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胃腸道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食物也就不能充分消化。況且胃裏的消化液是吃東西的條件反射產生的。肚子飽了,胃液也能分泌旺盛。比如飯後散步,活動中胃會快速蠕動,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會過早地被推進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消化吸收。
有些人“飽”了,但肚子感覺飽了,但營養沒有吸收到身體裏,身體還是“餓”的。此時匆忙起身離開,部分血液會集中在運動系統,使消化液分泌延遲,破壞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些人飯後“走不動”,比如胃下垂患者。這些人飯後不宜散步,即使是壹般的散步也要減少,可以選擇飯後平躺10分鐘。因為飯後胃裏的食物是飽的,此時直立活動會增加胃的振動,增加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最害怕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血流量增加,腦部血流量相應減少,從而加重病情。
此外,飯後散步對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慢性食道疾病和胃手術患者也不利。它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的頭暈、上腹部脹滿和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和陣發性房顫。
另外,如果在冬天,氣溫較低,室內外就餐環境溫差大,吃飯時吃得面紅耳赤、汗流浹背,如果匆忙離開餐廳,在寒風的刺激下行走,汗腺和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會突然收縮,容易導致風寒頭痛,增加心臟的供血負擔。所以飯後靜坐,閉目養神30分鐘再運動比較合適。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哪些人不適合走路了。因為如果飯後馬上散步,消化系統的血液相對減少,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慢性食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胃下垂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這類人飯後散步是不科學的。“飯後百步走,可以活九十九。”根據妳的健康狀況,飯後至少運動壹段時間比較好。
2.飯後如何散步?
1,慢走,滋養脾胃。飯後不要走太快,因為飯後血液集中在胃裏消化。此時,如果走得匆忙,會傷脾胃,而慢走則有利於脾的保養。中醫認為脾主四肢,所以腿部的鍛煉最有利於脾臟的健康。
2.飯後散步半小時最好。飯後不要馬上去散步,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飯後匆匆行走會消耗大量能量,血液更多分布在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用於消化的胃腸血液會不足,導致消化酶分泌減少。不僅對身體不好,還容易損傷我們的胃腸道。壹般來說,飯後半小時是散步的最佳選擇。
3.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飯後散步。對於壹些患有嚴重疾病的人,最好飯後臥床休息,這樣可以緩解癥狀,也不能強迫他們散步。所謂飯後百步走,是健康人的壹種健身運動。壹旦患上疾病,百步走是不適合的,尤其是身體虛弱或者肝膽疾病嚴重的人。
事實證明,老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有些人就是因為這種飯後散步的習慣而身體越來越好,但是這種保養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胃下垂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不適合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