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經常講氣血。這裏的氣是指人體內部循環的氣,是形成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真氣、元氣、精氣、正氣和邪氣都是氣的不同名稱。人們常說的豪氣、氣息、氣息微弱,其實都是在說人體內的氣的盛衰。
真氣是父母先天之精,天地之氣,谷之氣的結合。《內經》雲:“真怒者受天,谷氣充盈者也。”先天之氣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父母體弱多病,則先天氣虛,體質虛弱多病。如果後天的培養不小心,孩子很容易死掉。活著就是壹個不斷消耗人的氣的過程,氣對人生命的耗盡就結束了。但是先天之氣的充足並不能決定壽命的長短,後天的保養也很重要。有些人先天真氣充沛,後天卻完全不註重保養。他們每天熬夜,透支身體,不然可能早死了。有的人很註意保健,生活環境好,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吃得好,很可能長壽。
後天之氣是指天地之氣,也就是我們時刻離不開的氧氣,是從我們周圍的氣場中獲得的。由此可見人的環境和氣場的重要性。古琦是人體吸收營養所產生的精華,也就是水谷精微,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人體的氣就是由這三種氣組成的。在《黃帝內經》中,蘇文的臟象學說,說“人生於氣,氣化於人”,莊子說“人生則氣聚,聚則生,散則亡”,都說明人是靠氣來維持生命活動的。
說到人體的氣,我們來說說氣場。氣場其實就是人生活的環境。人體後天需要的氣體是從周圍的氣場獲得的。風水養生強調“氣”。好的氣場能使我們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達到與人和諧相處的境界,對身體有益。所以,好的環境對人的生存非常重要。
古人對風水地理的重視,也是基於“第壹重”的理論。註重山川,註重空氣的清新與流通,註重水質與植被的相互融合,氣的芬芳與美麗來自環境的優美。壹個好的區域地理:山清水秀,綠草如茵,鳥語花香,天高雲淡,人在這裏壹定是健康美麗的。人的情感氣場和思維氣場,必然會受到這個大的物質氣場的影響,變得溫婉、綿長、文明。反之,人的器官受到各種雜氣和毒氣的侵襲和腐蝕,思維和情緒氛圍肯定會壓抑或幹燥。反映在行為上,甚至會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極其深遠的傷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城市人總覺得壓抑,而農村人相對更開朗豁達。是因為城市人的生活氛圍擁擠、復雜、混亂,而農村人的生活氛圍自由、幹凈。
我們都知道候鳥夏天住在北方,秋天來了會飛到南方。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氣場。當北方漸冷時,這種環境已經讓他們感到不適,於是他們會飛到南方重新尋找合適的生活環境。候鳥還是知道自己選擇生活的氛圍,但作為人類,有很多無奈。但是要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盡量改善周圍的環境,比如保持室內通風順暢,每周做壹次大掃除,節假日去郊區呼吸新鮮空氣,這對營造健康的氛圍,保養身體都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