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夏末秋初保健的“五防”

?夏末秋初保健的“五防”

簡介:酷暑不遠,馬上就到了。換季的時候要註意。妳知道怎麽做嗎?根據氣候特點,此時要註意“五防”:防濕、防暑、秋燥、秋虛、腹瀉!

註意“五個預防”

第壹,抗濕邪

初秋天氣依然炎熱,雨水很多。這段時間天上烈日炎炎,地上濕漉漉的,濕熱蒸人,合為濕熱邪氣。《黃帝內經》說“濕經脾”。因為脾喜燥惡濕,最容易為濕所困。濕為陰邪,容易抑制氣機,損傷陽氣,導致脾陽虛,運化不足,水濕停止聚集,產生水腫或腹瀉。另外,主人喜歡吃涼性的水果和冷飲,更有助於濕邪,損傷脾陽。因為脾陽虛弱,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止聚集而生痰,所以有“脾為痰之源,肺為痰之容器”之說。初秋濕傷脾,為冬季復發埋下伏筆。

立秋後不宜馬上吃羊肉等熱性食物,應以清淡進補為主。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適當食用壹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或藥物,如兔肉、甲魚、海參等寒性食物,非常適合秋後食用,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止燥、清心安神、增強機體抵抗力的功效。相對於肉類,有些瓜果的清淡進補作用更為突出,如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有潤燥祛濕的作用。還提倡每天早上喝粥,有利於健脾,養脾胃之陰,平衡健陽。

* * *豐龍脾俞等三個養生穴位,在立秋後的最後時期,可以健脾和胃。其中,豐隆穴是祛濕的重點;脾俞能健脾胃;但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每天按壓以上三個養生穴位,也是祛濕養胃的好方法。

專家認為,良好的睡眠也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輕。因為過度勞累容易消耗氣血,會進壹步加重水濕停滯。因為老年人晚上經常睡眠時間不足,所以要特別註意。適當的午睡可以補充晚上睡眠的不足,讓大腦和身體系統得到放松和休息。

在所有的引流方法中,出汗是最重要的壹種。夏秋之交,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氣血的循環,從而防止內生濕。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也能帶走體內多余的水分,使身體感覺更輕盈。專家發現,最好在清晨或傍晚相對涼爽的時候進行鍛煉,並適當采用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運動、太極拳等運動方式。

二、防暑降溫

初秋的天氣雖然涼爽,但最後的日子並沒有完全結束,於是形成了初秋特有的氣候現象——白天,但早晚比較涼爽。在早晚溫差較大的季節,中暑往往多發。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帶來的高溫酷暑還將持續壹個多月。此外,秋季天高雲淡,紫外線輻射強度大。“中暑”的余暉仍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專家說,降暑的健康方法是喝壹杯熱茶。“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喝點荷葉茶和綠豆湯,但我覺得還是喝壹杯熱茶比較好。熱茶可以使毛孔張開,出汗,熱氣消散,從而達到健康降溫的目的。”

這個季節,空調依然是很多市民消暑的“神器”,“被子下吹空調”被網友譽為最享受的事情。但專家提醒大家,空調使用不當很容易導致“空調病”,出現咳嗽、感冒、關節痛等癥狀。針對“空調病”,專家認為最簡單的預防方法是吃生姜。每天早上空腹喝壹杯姜茶,不僅可以祛寒、祛濕,還可以健脾和胃,是非常好的預防“空調病”的方法。

老年人對身體的感覺與年輕人不同。他們對外界環境的感覺變慢了,熱量不自覺地積聚在體內,散發不出來。當他們感到“不對勁”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室內中暑了,甚至是在家裏睡覺的時候。在此期間,夏季的熱度仍然很高。建議老年人不要存太多。他們還不如開空調降溫。當然,空調的溫度可以設置得更高。最好每隔兩三個小時用空調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同時,熱天最好不要出去晨練,晚上太陽下山後散步,註意少量補水,及時補充。

第三,預防秋燥

初秋天氣漸冷,氣候幹燥,人們容易出現壹些“秋燥”癥狀,如頭痛、咽幹、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甚至引發或誘發新的疾病。中醫認為,秋季是陰氣漸旺的季節,燥氣當令,燥“最易傷肺”。肺燥損傷會影響肺功能,出現幹咳少痰、咽幹鼻腔幹、皮膚粗糙、全身發癢、便秘等癥狀,屬於“肺燥”範疇,尤其是老年人。

秋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蜂蜜、粥、豆漿,多吃蘿蔔、蓮藕、菱角、梨等潤肺生津、滋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除燥的作用,非常適合內熱、肺熱咳嗽、咽幹咽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吃燕窩、海參、蜂蜜等滋補養生的產品。三者都有壹定的潤肺生津作用,尤其是燕窩和蜂蜜。

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體質。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睡眠質量。睡眠可以消除人體的疲勞,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抗原和抗體。其次,我們應該加強早操。秋季氣候變化大,早晚溫差大。身體好的人,衣服不要加厚,要弄點防寒涼,逐步增強抗寒能力。所以我們國家有句話叫“春捂秋凍”。為了避免或增加新疾病的發生,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應逐漸增加衣服,切不可突然增減,以防寒氣入侵,誘發新的疾病。另外,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合適的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擊、打球、外出郊遊等。

另外,對於經常鍛煉的人來說,要特別註意防止秋燥。每次後應多吃滋陰潤肺、補充津液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如果出汗多,可以適量加些鹽水,以少量多次、慢飲為準則。

第四,預防秋乏

剛剛過去的盛夏,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衡,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負擔加重,人體消耗的過多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損失了更多的“資本”。秋季氣候涼爽宜人,人體排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的代謝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人體感覺舒適,處於放松狀態。導致身體有壹種莫名的疲勞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是對盛夏人體超常消耗的壹種保護性反應,也是秋季恢復身體的壹種保護性措施。

首先是要進行適當的,但是,秋季鍛煉的強度壹開始不能太高,要根據身體狀況逐漸增強。禁止過度運動,否則會增加身體的疲勞,不利於身體恢復。其次,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僅可以恢復體力,保證健康,而且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遵循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日常生活有規律。

第三,註意營養。第壹,保持清淡飲食,不吃油膩重油的食物。這種食物不僅會增加胃的負擔,還會使體溫和血糖升高,使人感到壓抑和疲勞。第二,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比如水果,因為維生素可以促進體內疲勞時積累的代謝產物盡快排除;第三,多吃含鉀食物,如幹果、豆類、海鮮等。,能保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幫助身體恢復活力;第四,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等。,可以增強呼吸的頻率和深度。

五、預防腹瀉

夏季炎熱,人的食欲差,脾胃功能減弱。進入初秋後,飲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腹瀉,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秋季是腹瀉的高發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註意飲食衛生。食物應該分開烹調,以避免交叉汙染。吃剩的食物要及時存放在冰箱裏,存放時間不能過長。食用前加熱,以熱透為準。盡量少吃容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貝類、螃蟹等水產品,食用時要徹底煮熟。生吃、半生吃、酒泡吃、醋泡吃、鹽泡吃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出現腹瀉癥狀,請立即到就近的醫生處就診,不要置之不理,小病變也會變得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