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喬縣人,又名傅。離開家鄉到徐州讀書,熟讀幾部儒家經典(如《詩》、《書》、《易經》、《春秋》)。郭培宰相陳貴推薦他為連笑,太尉黃宛要求任命,(他)沒有上任。
華佗知道如何養生。那時,人們認為他將有100歲了,但他看起來仍然像個年輕人。他還精通醫學處方和藥物。他治病的時候,只用幾種藥配壹個湯。他心裏清楚那些藥的分量和比例,沒必要再掂量了。藥煮好後,讓患者服用,並告知禁忌和註意事項。渣滓倒出來後,病就好了。
如果需要艾灸,也就壹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也就七八根艾條,要用手消除疼痛。如果需要針灸,不壹定非要刺壹兩個穴位。妳把針放下就說:“(針刺感應)應該延伸到某個地方。如果它到了,讓我知道。”病人說“到了”,就接了針,疼痛很快就恢復了。
如果患者體內聚集淤滯,針灸和藥物的療效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果有必要切開它,他會喝下他準備的“馬飛散”。過壹段時間他會醉得要死,所以手術後會把積物拿出來。如果患者在腸道內,切除腸道病變部分,清洗傷口和感染部位,縫合傷口,塗藥膏。四五天後,病好了,病人自己也不再感覺到疼痛。壹個月之內,傷口就會愈合恢復。
華佗簡介
華佗(約145-208),字沛國橋(今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東漢時期的內科醫生,擅長內科、婦科、兒科和針灸,尤以外科見長。他用“麻飛散”麻醉病人,然後進行剖腹手術。他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的醫學家。華佗特別註重養生和預防保健,自創壹套“五禽戲”,模仿鹿、熊、虎、猿、鳥的動作,經常練習,強身祛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佗傳